了吧?你怎么反倒一脸愁容?”
谢蝉回过神,笑了笑,“我长兄离家上京,冬日苦寒,我刚才在想不知道他路上会不会碰见大雪。”
这是谢嘉琅第一次北上,北方的寒冬可比江州的要难熬多了。
“令兄和其他贡士一道入京,沿途驿站衙署迎送,就算碰上大雪也无需发愁。”
范德方安慰谢蝉。
谢蝉一笑,心思转到正事上来,道:“刚才四哥猜错了一件事,今年我们家不开新铺子。”
这一句话说出,旁边一双双耳朵都竖了起来。
范德方挑眉:“不开新铺子?那你们忙得过来吗?”
谢蝉含笑道:“现在看着热闹罢了,我已经和阿爹商量好,明年我们铺子的丝锦、棉布都要涨价钱,到时候买卖难做,说不定得关两家铺子。”
范德方看着谢蝉:“世叔拿定主意了?”
谢蝉点头。
旁边几人面露惊奇之色,彼此交换眼神,靠在一处窃窃私语,其中一人转向谢蝉,问:“九娘,你们准备涨多少价钱?”
谢蝉望着他,“两成。”
众人再次诧异,互相眼神示意。
余老太爷愣了半天,如释重负地长吁一口气。
接下来的宴席,再无人言语嘲讽谢蝉。
宴散,范德方送谢蝉下楼:“九娘,你想好了?涨两成价钱,你们在江州的买卖要分出去不少。”
“想好了。”谢蝉点头,“不是我对四哥夸口,我们的丝锦花样好,也扎实,可以赊买,又有你们范家帮衬,我长兄考中解首后,各家都要照顾我们的买卖,不涨价的话,会挤垮更多布商的铺子。”
范德方笑道:“确实如此,我阿爹前几天还说,到时候江州只剩下两家布商,一家姓范,一家姓谢。”
“世伯诙谐。”谢蝉一笑,看向阴沉沉的天空,“真到了那一天,只怕不得安生。谢家犯不着为一个小小的江州彻底得罪乡里。”
范德方眼神闪了闪,“既然你打定主意,怎么不早说?这个月你们家借着势头到处送货,像是要垄断整个江州的买卖,小布商都吓坏了。余老丈要是早知道你有此意,绝不会当众刁难你。”
谢蝉回他一个明知故问的眼神:“早说了,他们会以为我们自己怯了,先让他们喘不过气,他们才能看懂我们家涨价钱的用意。”
范德方目送她上马车,摸了摸唇上冒出来的短胡茬。
对余老太爷那些人来说,江州是他们的全部。
而九娘说,小小的江州。
站得高,看得远,眼界宽阔,自然不会计较眼前一时的利益得失。
马车驶出八仙楼。
谢蝉挑开帘子,看着进宝额头上的伤:“今天让你受委屈了,回去记得擦药,这几天吃得清淡点。”
进宝应是,挠挠头,憨憨一笑:“我不委屈。”
九娘给他封的红包就在他怀里揣着呢!
*
暮色沉沉,寒风呼号。
马车轱辘轱辘,一辆接一辆驶入驿站,仆役掀开帘子,各州贡士跳下马车,被迎面扑过来的北风吹得直打哆嗦。
“这天可太冷了!”
文宇弓着腰钻进驿站大门,挤到火塘前,冷得直跺脚。
谢嘉琅落后他一步走进驿站,身姿笔挺,脚步不紧不慢,长袍下一双笔直紧实的腿。
文宇回头看他,想调侃几句,对上他严肃的目光,玩笑话硬生生憋了回去。
贡士们全都挤在火塘前取暖。
谢嘉琅找了个地方坐下,铺开纸笔,低头写信。
文宇暖和了点,靠过去,“在给家中写信?”
谢嘉琅头也不抬,嗯一声,修长的手指冻得青紫,但写字的动作沉稳有力,一点不打颤。他从幼时开始每天练字,冬天也不懈怠,比文宇他们更快适应北地气候。
等他写完信,文宇笑问:“嘉琅,要是我这次省试突然走大运,考中进士了,再去你们家求亲,你六叔会不会改注意?”
谢嘉琅面不改色,等纸上墨迹干透,收起信,摇头。
文宇发出夸张的失望叹气声。
这次秋贡,多亏谢嘉琅此前的讲解,文宇亦榜上有名,不过他名次要低得多。他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参加省试肯定名落孙山。
文父也觉得儿子希望渺茫,不过还是鼓励文宇上京,能去见见世面,开阔眼界,结交一下天下英才,文宇必然受益无穷。
众贡士在安州汇合,文父备下酒席款待他们。席间,文家人都对谢嘉琅极为热络,文父再三表达对谢嘉琅的感激之情。
谢六爷拒绝亲事,文宇失落气闷了一阵子,再见谢嘉琅时有些不自在。
几杯酒下肚,说些学问上的事,那些尴尬也就散了。
谢家从头到尾没有失礼之处,拒绝亲事也很委婉,而且没有宣扬文家求亲之事。放榜后,连知州夫人都想给谢蝉做媒,谢六爷还是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