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欲望同为国为民并不矛盾,有欲望的人,才会进取,尤其是官员,无欲无为,便是罪,对于百姓来说,宁愿要有才能的贪官,也不想看到庸碌的昏官。”
“宁要贪官,勿要庸官?”
永乐帝沉吟一声。
“不错,如唐朝奸相李林甫,宋代蔡京严嵩之流,虽然臭名昭著,但又确有治国之才,相对于那些庸庸碌碌的庸官,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反而更大。”
“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唯有先满足自身生存需要,才能为世人某福,若是饭都吃不饱,便谈什么家国天下,岂不是笑话。”
唐鼎侃侃而谈。
永乐帝若有所思。
“你之所言,虽然离经叛道,但却有一分道理。”
“嘿嘿,事情皆有两面性,有句话叫做存在即合理。”
“存在即合理,有点意思!”
永乐帝眯眼:“唐公子,上次听瞻儿说,你对我大明官场贪污的治理颇有些心得,不知可否谈谈?”
唐鼎摇头:“人性贪婪,贪污的问题由来已久,根本无法根除。”
“不是,老唐,上次你……”
“无法根除,不意外着无法解决啊。”
朱瞻基:“……”
永乐帝:“……”
“那该如何解决?”
“很简单,高薪养廉。”
“高薪养廉?”
“嗯哼?”
唐鼎淡笑道:“问你们一个问题,这些官员有几个本意想贪的?”
永乐帝和朱瞻基同时沉默。
“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学了一生的礼义廉耻,他们真的愿意贪吗?”
“其实不然,他们只不过是不得不贪。”
“唐兄,你这是何意啊?”
“寒窗苦读数十年,在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有多难,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涩,终于一朝得中进士,踏入官场,从此意气风发,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不是,意气风发的只是少数,大部分官员只会庸庸碌碌。”
“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但其中苦涩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每月那几两银子,只够温饱,被家人数落,被同僚嘲笑。面对财色的诱惑,面对心中的不甘,又有几人抵抗的了,并且别人都在贪,为何自己不贪呢?”
唐鼎笑着摇摇头。
其实古代,大部分读书人是真的想为民某福,只不过为官之后堕落了而已。
“说到底,是我大明的官员,太穷了。”
“一针见血,一针见血啊,唐兄说的对!”
朱瞻基拍手称赞。
永乐帝默默点头。
他岂会不知道问题所在。
但问题是,国库没钱啊。
“唐公子,道理我都懂,但朝廷积弊已久,无力支付高薪,又该如何?”
“那便革新。”
“如何革新?”
永乐帝双目如炬。
“这就要谈一谈经济治国之道。”
“经济治国?”
“可否详谈?”
“我很忙啊,下次吧。”
唐鼎:“下一次一定。”
永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