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的姿势。心里,其实对阿爹的要求挺不耐烦的。肯定又是没钱,眼看就要开学了,这可怎么办才好。要是考上了,却因为钱的关系念不成书,在村子里他会被笑话死的。
“嗯,现在好好说事情。”贾旭东满意的点点头。
“阿爹,我的学费有着落了吗?”贾智的语气带着很大的不确定,他心里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谁知道,这一次,阿爹出人意料的没有跨着脸。
“天天只会担心学费、学费的,你还是好好的看你的书吧!学费已经准备好了,你就不用操心了。”贾旭东甚至没有提及,这个学费的来源。在他看来,这些事情,没必要告诉孩子。
贾旭东怎么没有想想,贾世书这200块钱是怎么来的?
在回家路上的贾世棋知道了大哥寄钱回来的消息,第一件事就是回家背起麦子去村子里的加工坊换面条。她在村子里的地砖厂上班,工作倒是轻松,就是记记账、核对工天,可是工资不高,一个月只有30块钱。
但是,这30块钱被她紧紧地攥在手中。她知道家里的情况,也知道自己以后是没有嫁妆的。所以,趁成家之前,多赞几个钱也是好的。
加工坊的李师傅看到贾世棋来了,笑盈盈的接过她背上的背篓。这让贾世棋惊讶不已。要知道,以前这李师傅可不是这副模样,对于他们家人,他总是爱理不理的。
“世棋啊,你来换面条了?我跟你说,今天有你爱吃的宽面。李叔给你装去!”李师傅动作麻利的称了麦子的重量,还故意多报了几两。
贾世棋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师傅,这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了?寻常高傲的李师傅居然这么和蔼可亲,还给自己装宽面。
接过李师傅递过来的面条,贾世棋不好意思的说道:“李叔,我今天出门忘记带钱了。记我阿爹账上可以吗?他明天来给钱。”
80年代末,面条只有加工坊里面可以制作。村民们带着自家产的麦子,就可以去加工坊换面条吃。不过,除了给出相应的麦子,还需要给一部分加工费。
在那个时代,吃面条可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有的穷苦人家,甚至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吃得上。贾世棋这不是得知了大哥邮了钱回来,这才背着麦子来换面条了。
“没关系,什么时候给都可以。世棋啊?你知道你哥在外地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那边还要人不?你看,你李子哥可以不?让你大哥也给弄过去?”
贾世棋这才知道,原来自家大哥寄了两百块钱回来。她之前只是听说大哥寄钱回来了,并不知道金额。现在,知道了金额,她反而皱了皱眉头。这才一个月的时间,大哥哪里挣来的200块钱。
背着面条回了家,贾世棋还在想这个问题。她敢打赌,一定是阿爹给大哥寄信过去要的钱。不管怎么样,家里有钱总是好的。至于这钱的来源,不属于她操心的范围吧?
“贾世棋!你给我站住,没有我的同意,你怎么去换了面条回来,还要不要过日子了?”贾旭东看到女儿换回来的面条,沉下了老脸。
“阿爹,大哥不是寄钱回来了吗?”
“我同意你去换面条了?是你当家,还是我当家啊?”
“我不想吃红薯稀饭了,天天吃,还吃不饱。现在有钱了,我想吃点面条,难道就不行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个要我教你吗?你挣的钱有一分是交回家里来的吗?吃闲饭,还要求多!”
……
且不提贾家父女之间的斗嘴。顺爷终于从香港回来了。他一回到家,就派人来叫贾世书和金芽芽过去,说有大事情要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