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就是他年轻时苦学谋略,而被那些高门大户的士子“同学”们所瞧不起时,最初的愿望么?
……
被戏志才郑重再“念叨”了一次的曹操,现时可算是春风得意,刚于前月开春时大破青州黄巾,然后再依陈宫,程昱两人进言,劝降成功,尽降百万黄巾众,择精壮共三万人编制操练,号为“青州兵”,实力大大加强,刚于四月二日自领为兖州牧。此时他正在往颖川的路上。
七年前,他是受诏去破黄巾,七年后,他却成为此处主人,要去请贤才……
这位高贤不是别人,正是荀攸,他从被董卓释放后,便辗转回到颖川家乡,得知亲族皆往冀州而去后,自觉在叔辈荀彧面前抬不起头来,便并未起程去投,而是留在颖川,先赴郡府欲谋一职却未被理会,故而闭门读书,只见同为士子的名士。他静下心来反思自身年许,再细读兵书战策数卷,谋略水平大增,没有荀彧响亮的名号在头上压制,名声亦渐渐传开。
曹操接掌一州,自然知晓人才的重要性,不仅连下招贤令“不论出身,惟才是举”,更是亲自拜访有名士子,得介绍后知晓荀攸之事,便专程前来相请。
此次破黄巾,若非那一千余匹战马组成的骑兵队伍颇建奇功,他不会胜得如此容易和快速,再想及当年与刘晔,孙坚两人独自追击董卓,月夜击掌为誓盟那段往事。如今看来却是物事人非。虽非正式接战,可孙坚与他分属两边联盟,已算是敌人。
他于路途上恰好也想到了刘晔,一路行进间,却是叹想道:“不知何时能知晓子扬消息,再见时是敌?是友?”
可是,当他很快接知属下报来消息后,却很是自嘲了一番,原来——刘晔与他现时既不是敌,也不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