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是好,可是钱呢?”
张浩天说:“石料可以就地取材,劳力村里也有。设计费就不说了,我那个同学绝不会要一分钱的。无非是买水泥要花点钱。”
组长说:“你赶紧去找同学,争取在我们走之前把桥建好。”
第二天,张浩天在公路边搭车,看见一个藏族司机正在车上捆羊毛,便走过去。还没靠近,司机“啊”一声从车上摔下来。张浩天赶紧跑过去。司机咬着牙问他会不会开车。张浩天摇摇头。司机说:“我教你!”张浩天把他背上车,捆好羊毛回到驾驶室,胆战心惊地握住方向盘等他发号施令。“踩离合器,挂挡,油门!”张浩天按指令操纵,汽车徐徐向前。他又惊又喜,曾经无数次央求洛布顿珠教自己开车,可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驾驶。
车跌跌撞撞、有惊无险地开到了医院。张浩天把司机送到急诊室就去找胡坤。张浩天见过的“毛眼眼”说胡坤正在开会,请他去办公室坐会儿。张浩天说不打扰了,就在外面等。“毛眼眼”并没有离开,犹豫片刻她突然问:“胡坤是不是恨我?”张浩天听胡坤说起过她,知道这是他的痛点,可此时并不好插嘴。“毛眼眼”叹息了一声:“我知道他恨我,我的确伤过他的心!”张浩天愈发不知道说什么。“毛眼眼”暗自神伤,“其实,我一直珍藏着他送给我的那些小石头。那天,他把石头扔在了门外,我一颗颗都捡回来了。后来我去找他,可他已经和别人好上了。”张浩天依然沉默。“毛眼眼”低着头走了。
这时,会议室里传来胡坤的声音。“钢筋混凝土桥梁因其经久耐用,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能较好适应高原地质灾害频发的极端环境,因而被我们长期推广使用。目前,这项技术越来越成熟,所以我坚持选用这套设计方案。”
一个声音说:“我们不能因为历史悠久、广泛使用就一成不变。过去我们没钱,什么都不敢做,现在我们完全有实力建一座新颖漂亮、美观高端的大桥。为什么不求新求变呢?”
张浩天听到有不少人赞同他的意见。不过,胡坤的声音再一次响起:“过去我们受资金的限制,建桥标准普遍较低。随着西藏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什么不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提高施工质量,提升设计标准,优化桥梁结构上,而非要用在华而不实的装饰和豪无实际用途的附属结构上?”胡坤说完,立刻有人称赞。但对方很快反驳回来:“你推崇的这座桥,从外观上看同我们过去修建的传统桥梁没有什么区别,完全像个简单的复制品。雅江上多一座少一座这样的桥无足轻重。”
张浩天不免为胡坤捏把汗。胡坤不慌不忙地说:“这座桥,沿袭了过去引桥桥墩的设计风格,看似外观变化不大,其技术含量很高。首先,这座桥受力明确,施工简便,养护成本低。不仅如此,它还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和优质材料,再就是,在桥梁的构造细节、防水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设计尝试,不仅有效提高了排泄能力,还增加了桥梁的承重力。”对手依然不甘示弱:“一座桥应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你这座桥的技术含量暂且不说,从外观上看老套复旧,没有新意!”
胡坤一时语塞。张浩天心头一紧。这时,“毛眼眼”又走了过来。见张浩天还站在门口,她说:“我进去叫他!”张浩天本想拉住她,可门已被推开,胡坤正和自己脸对着脸站着。张浩天想退回去,胡坤却一把将他拉了进来。胡坤像找到救星似地对大家说:“这是高原日报的大记者,见多识广,让他说说哪座桥好!”
张浩天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桥梁专家的辩论会上,说:“我不知道大家在开会,我还是在外面等。”一位领导模样的人把烟头一掐,向他招手,“记者同志来得正好!既然大家僵持不下,就请你这个局外人谈谈直观感受。”说完就有人把图纸打开。张浩天发现两张图纸都是蓝色的,的确像自己经常在文章里描绘过的宏伟蓝图,可是却看不懂。领导说:“看效果图吧!”
喔,这个一目了然。可是不?
??专业,张浩天只好主观感受。左边一幅,一座宽敞笔直、线条流畅的公路桥横卧在峡谷两端,引桥桥墩是象征有力夯实的“牦牛褪”,主桥墩为吉祥的“雪莲花”。无疑,这座桥朴实无华,稳健厚重,仿佛本身就是苍茫大地的一部分,是雪域高原的儿子。而另一座桥,夸张的造型和繁琐的装饰让人觉得有些突兀和生硬,别出心裁的绚烂硬生生打破了雪域的沉寂和朴实。张浩天小心翼翼地指了指第一张图,并简要说了刚才的感受。大家频频点头。胡坤恨不能抱住张浩天亲上几口。
这时,领导低声交流了几句,很快拍板。“通过对两个方案全面论证和分析,我们认为胡坤总工程师推荐的方案更胜一筹!”会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你就是压倒对手的那根稻草,来得太及时了!”胡坤收拾好图纸往外走。张浩天见俩人已经走到了大街上,就说:“你也不问我来干什么?”胡坤说:“干什么也得先吃饭不是。去我家!”张浩天把建桥的事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