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马蹄坑是附近最好的一块造林地,所以用的是最好的苗子。
周围还有几块面积更大的造林地,当然环境要恶劣一些。
用的是一些外来的苗子。
因为赛罕坝这个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些苗子也是全国各地林场里面最优秀的一批苗子。
这次到的这批苗子总共有50万。
至于成活率,林森不是非常看好。
因为这几块比较大的造林地,并没有先种植灌木去改良土壤。
应该会浪费很多。
但这个时候嘛,是有这个时代的局限性的。
什么东西都讲究快。
最好是能够做到多,快,好,省。
要发挥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精神。
所以有时候做事情往往不考虑什么科学依据,仅凭借着一腔热血和一颗红心。
对了,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小事情。
那就是向阳坡。
这个地方经过两次的大规模种植,没有成活一棵树苗。
而且因为是坡地,不适合机械化种植,需要人工种植。
有两个从中原过来的职工,也不知道他们祖上是干嘛的,他们发明了一种细长的铲子。
有点像洛阳铲,但是比洛阳铲要扁一些。
铲子的头还加了两个把。
这地方可以用脚踩,增加力道。
不得不说这玩意儿是真好使。
铲子头很尖,往地上一戳,然后踩一脚。
就是一个深一尺的小坑。
然后把树苗往里面一放,再加点土埋一下一棵树就种好了。
这些壮小伙本身力气就大,而且又都是单身汉,浑身力气没地方使。
熟能生巧以后,那效率高的都快赶上农机了。
赛罕坝有很多地方都是这种坡地,估计占了整个赛罕坝面积的一半不到点。
这些地方全部都是需要人工种植的。
所以发明了这种铲子,现在叫做植树铲的人,工资涨了两级,而且还成为了小队长。
这两个人都是林森的手下。
其中一个姓胡。
叫胡七一,他说他有个弟弟叫胡八一。
这名字听着很耳熟,但是一下子想不起来是谁。
胡七一今年20岁,比林森要小一点。
身高不高,应该是刚过1米7。
整个人还有点精瘦精瘦的。
但是看上去就很有精神,给人一种瘦肌蛮力的感觉。
而且还学过一点传统的技击之法,干起仗来挺厉害。
这么多大老爷们在一起,平时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所以在休息的时候,林森也会组织他们进行摔跤格斗这种比赛。
奖品不是很丰厚,一般情况下就是一个罐头。
这都是林森自己出资的。
摔跤方面那大奎的确是专业的。
不愧是来自于民风淳朴的承德乡下,特别是他那里还靠近赤峰。
至于格斗方面。
还真要看这个胡七一。
瘦瘦小小,但非常灵活。
像个胡狲似的。
只是这个家伙总是有点神神叨叨的。
之前就拿着一个指南针,指着坝上的一个有点四四方方小山坡,嘴里不知道念叨些啥。
当然用胡七一的说法,他手里那玩意儿不叫指南针,是罗盘。
,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鬼个罗盘哟!
还想骗老子,明明就是指南针嘛。
大家对工作都非常的积极,终于在夏天来临之前把所有的苗子都种了下去。
当然把苗子种下去,仅仅只是植树造林的第1步。
接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特别是夏天,光浇水,都能把人给累趴下。
好在林森拖拉机技术很好,他把之前的农机重新改为了装货的拖拉机。
主要就是加个斗。
然后把几个柴油桶改造成水桶。
他拉一趟能够拉5吨水。
6台拖拉机跑一趟就是30吨水。
要是用人挑的话,那不知道挑到什么时候了。
于正来总是觉得自己很幸运。
幸运的是让他发现了林森这个人才。
这家伙几乎啥都会,就算不会的学起来也很快。
听冯程说,这娃子最近还在学外语,已经掌握了好几门外语了。
难不成这以后从林场里面还能飞出来一个翻译官,外交官。
夏天的时候做的事情要稍微简单一些,主要就是浇水,他也从周边招来了一些职工,当然都是算临时工,没有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