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每多说一个字,李世民的脸色黑上一分。
最后李世民的脸上漆黑如墨,气氛安静的可怕,任谁都知道,李世民真的生气了。
先是说朕的不是,现在你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又让太子来弹劾自己的兄弟?
好一群良师益友!!
抛开事实目的不谈,只断章取义的说同商人为伍,真是可笑!
难怪太子后来会有弑师之举,朕的太子都被你们世家的人给忽悠的瘸了!!
李世民此刻有些后悔。
后悔之前自己为了稳定江山,妥协了一些事,比如就世家的人太子的侍从官,让他们成为太子的心腹。
读书是一件好事,李承乾很聪明,无论是背书还是释意,都学的很快。
可现在,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连自己的兄弟都弹劾,这怕不是人都读傻了,这书读得有什么用?
怕不是日后又会出现兄弟相残的场景?
一想到这,李世民一拍案几,质问道:“谁叫你这般说的!?”
李承乾身体一抖,惶恐道:“启禀父皇,是···是儿臣自己想的。”
“哼!”李世民扫过卢赤松一等人,心道不能再让这些人教导太子了,否则必定走上不归路!!
“太子回去自省三天!”
“儿臣···”李承乾刚想反驳,但看着李世民那怒气十足的眼神,道嘴边的话咽了下去,哆嗦到:“儿臣遵旨。”
李承乾灰溜溜的走出了御书房,眼中带着不解,难道我又错了?可是书上圣人都是这么写的!!
李世民盯着卢赤松,褚遂良等人,怒目而视。
褚遂良,卢赤松等人心中有些慌乱。
每个朝代都有行为准则,道德标准,举个现在的例子,尊老爱幼,文明行为等等。
古代同样有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圣人早就将读书人能做的都写在了书上。
比如最基础的遵循三纲五常,遵循孝经等等。
在他们的设想中,李祐的做法前所未有,而且竞价购粮这妥妥的属于商业行为。
如果人人都去行商,那谁来种田呢?
因此,在儒家思想中,商业是有害统治的,因此商业是贱业,无奸不商。
而这个告示的行为是不合礼的行为。
李承乾是李世民最爱的儿子,他出来弹劾,再加上李世民自诩圣人,极度爱好名声。
因此,李世民必定会撤回告示,制止这种不合礼的行为。婷阅小说网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李世民怎么会是这个反应呢?
卢赤松走上前,一头黑白相间的头发分外明显,试图提醒道。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薛刺史身为齐王家臣,言行举止更当合乎礼仪,按礼行事,否则礼乐崩塌,社稷危矣。”
“臣以为,当责令薛刺史,另其撤回告示在向天下人赔礼道歉。”
还不等李世民开口,一旁的房玄龄站了出来,开口道。
“卢侍从身为太子侍从官,为何不在太子身边悉心教导,反倒来谏言齐王,此合乎礼么?”
你嘴上说着按礼行事,自己却在做超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
卢赤松面不改色的回道:“所谓悉心教导,不如言传身教,臣这便是在以身作则,教导太子,按礼行事。”
房玄龄顺着他的话反问道:“那你怎知薛刺史不是以身作则,救济百姓,莫非救济百姓也不合礼?”
薛大鼎发布告示,最终目的是为了购买便宜的粮食,救济灾民。
虽然这个行为不合礼,但最终目的是救济灾民,仁者爱人,因此这是合礼的。
卢赤松知道断章取义或许能骗骗十二岁的李承乾,但骗不了这群人精,要用合礼这件事去辩驳自己必定是输的。
王珪见他无话可说,站出来辩驳道。
“薛刺史未上报朝廷,就敢私自发布告示,昭告天下粮商,若长期以往,置朝堂法度于何地?”
“更何况此举与民争利,于礼不合,视为不仁。”
“他身为官员,身穿命服,若被有心人效仿,聚集粮商,谋不轨之事···”
说着他的声音小了下去。
房玄龄等一众人的脸色难看了下去。
与民争利这压根不存在的,世家能算是民么?那肯定不能算是民。
但没通过程序私自发布确实存在问题。
但问题不大,将在外君临有所不受,薛大鼎身在灾区,自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下命令,事后禀告不就行了。
最要命的其实是要是有人效仿拍卖会,准备造反呢?
拍卖会的好处是能够迅速聚集大量的物资,然后通过竞价购买物资。
这是好处,也是弊端。
因为要是有人谋反,缺少物资,那他可以通过拍卖会的方式,聚集大量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