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非常流畅,一气呵成的感觉。
每一句诗,都是一个鲜活的画面,就像是一张长长的动态画卷在眼前缓缓的展开。
而当邵思雨读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时候,眼中的瞳孔猛地搜收缩,芳心一颤,呼吸不由的急促了起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随着邵思雨的诵读,眼中的醉意越发的明显了,这一刻,邵思雨仿佛掉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穴之中,无限的沉沦。
周围能触摸到的,全部都是这首诗描绘的画面,意境。
太美了,太经典了。
邵思雨无法想象,这么长的长篇诗,钟林是怎么做到字字珠玑,句句经典的?
随便节选一段出来,都是上乘佳作。而其他的上乘佳作,也就四句诗,多的也就八句诗,而这一首可是有近百句啊。
近百句长篇佳作,句句上层。
这是什么样的水平?
这一刻,邵思雨眼中的震惊骇然再也掩饰不住。
钟林有才么?绝对有才。
如果不是有才,邵思雨如何对钟林这么的崇拜?从听到关山酒的那一刻起,邵思雨的心就对这个男孩深深的好奇。若不是才高八斗,怎么能写出这么华美的歌词,这么动听的古风?
但钟林的才华有多高?
邵思雨却不知道。
在邵思雨看来,钟林的才华仿佛笼罩在烟雨朦胧之中。比自己肯定高,但要冠绝当代恐怕还有些不足。
邵思雨虽然是女人,但她不感性。她知道自己所知的几位文豪,写出的诗词歌赋是可以和古代文豪比肩的。
但这一刻,钟林的才华有多高第一次清晰的出现在邵思雨的眼中。
不是想象中的楼阁,不是猜测中的高塔。
而是……一座巍峨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