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内文武百官并未将方商的话放在心上。
正如裴寂所说,千古绝句那是何等分量的诗?
古往今来,但凡能称得上千古绝句的,大多出自早已成名的文学大家。
无不是历经风霜,阅遍人生。
一个小小的若水诗会,还算不上长安最负盛名的诗会,能出千古绝句?
说出去也不怕人笑掉大牙。
想来也是这小官为博陛下目光谎称罢了,不过他确实成功了。
最起码陛下有兴趣了。
方小商并未将纸卷交给宦官,缓缓展开,捧在手中。
照着上面的诗句饱含情绪地诵读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上半句尚未念完,在座众人齐齐失声。
仅仅只是上半阙,这首长短句的大家风范便显露出来。
李世民脸上笑意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凝重。
方小商本就是读书人,饱读诗书,如今按照韵律认真诵读。
声腔阴阳顿挫,虽没有苏小扇唱腔那种空灵,却是慷慨激昂,带来另一种意境。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婷阅小说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首长短句诵完,方小商认真行礼,随后将纸卷交于宦官手中,立于一旁不再言语。
李世民缓缓点着头,伸手接过纸张,又仔细看了一遍,满心震撼。
不仅李世民如此,下方的杜如晦亦然,细细回味着这首长短句的内容,只能在心中暗暗自愧不如。
也是在如此的气氛中,侯君集一脸不屑道:“这什么破诗,一点都不工整,哪里比得上我家女儿的诗?”
毕竟只是一介武官,对于诗词文学什么的,他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此诗长短不一,这的那的,哪有我女儿写的好?
此言一出,顿时惹得数道寒芒投来,都是文官的目光。
就连长孙皇后都不禁蹙眉,这侯君集可真是武夫一个,狗屁不通。
杜如晦更是被这话气的涨红了脸,忍不住口吐芬芳,“侯大人,此诗若是破诗,贵千金所作的诗怕是连烂诗都算不上!”
虽然心中极其愤怒,但他还是没有揭穿侯羽兰买诗一事。
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穿此事,那就是跟潞国公撕破脸皮,此事恐怕难以善了。
侯君集眼睛一瞪,不满道:“杜大人,你这话说的可就不讲道理了。”
杜如晦丝毫不让,身子微微绷直,刚要开口,便被李世民摆摆手打断。
李世民之前已被告知是何人所作的此诗,但为给谌儿扬名,只好佯装不知问道:“方小商,此诗是何人所作?师从于谁?”
方小商微怔,略作思索开口道:“启禀陛下,臣先前忘了询问姓名,只知道是那位公子是渡酒肆的掌柜,姓李,其他的便一概不知了。”
渡酒肆,姓李?
卧槽!
房玄龄一口酒差点没喷出来,那不就是小李公子吗?
这首千古绝句居然是那家伙做出来的。
自己当时居然还傻乎乎的指点别人?还说什么人穷志短。
现在回想起来,房玄龄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不是滋味。
不过转念一想,那日小李公子却是认真请教的样子,没有半点不耐。
这样想来,房玄龄不由得对小李公子多了几分好感,若是皇后娘娘赐婚之人真是小李公子,那自家女儿可真是攀了高枝。
长孙皇后秀手突然攥紧衣袍,若非及时耐下心,差点便喊出声来。
难怪二郎如此高兴,说给自己一个天大的惊喜,原来这千古绝句是谌儿所作。
我家谌儿竟有如此才华,长孙皇后眸子轻颤,却有些伤心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孙皇后轻声呢喃,心中忧伤更甚。
谌儿才十六岁,这两句诗却道尽人间沧桑悲欢。
究竟经历了多少磨难艰辛。
听到渡酒肆之后,杜如晦悄悄吞了口唾沫,这小李公子端是神人啊,先有逆天谋略,再有满腹才华。
何其了得。
李世民心中高兴极了,脸上却稍作掩饰,望向裴寂笑道:“裴相以为此诗如何?”
裴寂此时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恨不得把头埋到桌子底下。
此时被李世民点名道心,更是暗暗叫苦不迭,干嘛呢,干嘛呢,非要把老子拉出来鞭尸是吧?
但也不好说什么,勉强挤出一丝笑,“此诗确实是首佳作。”
我承认了好吧,你可别揪着我不放了。
李世民却丝毫没有放过他的意思,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