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璋部队已经离开了下宁村,而且下宁村他们都查过,没有什么埋伏,刘伯温到底要弄哪样?
这真是令人费解。
福婉宁估计刘伯温应该是在下宁村埋伏了奇兵,但不知道奇兵如何出现。xしēωēй.coΜ
她也没多问。
她是个好战分子,主动请缨,希望刘伯温让她参加长板桥阻击战。
刘伯温考虑了一下,答应下来。
两人骑上马,亲自前往长板桥督战。
他们到达的时候,陈也先和陈兆先,早排兵布阵,严阵以待。
桥两侧,都是他们的士兵,大河横亘在中间,真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
陈也先是陈兆先的叔叔,叔侄俩深得金陵王的赏识,在军中担任要职,并把金陵首战的任务交给他俩,可见对他们的信任。
两人都使得一手枪法,有个名字叫陈家枪。
祖上三代都是习武之人,虽不是名门之后,却也是武术之家。
陈也先见郡主和军师刘伯温到来,出列问好不提。
刘伯温看了看河对岸正在安营扎寨的朱元璋部队,只见军容齐整,行动有序,不由得心中赞叹一番,心中有了一个念头,如果能招降他们为金陵王所用,用其剿灭附近的张士诚和陈友谅部队,绝对是一只劲旅。
他也知道招降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过为了恶心恶心他们,他开口道:“兆先何在!?”
陈兆先出列道:“末将在!”
刘伯温扇了扇鸡毛扇子,微微一笑道:“我写招降书一封,你送到朱元璋那里!”
陈兆先道:“是!”
陈也先疑惑地问道:“朱元璋率主力部队攻打我金陵,铁定不会投降的,为何还要下招降书!”
刘伯温笑道:“我自有我的道理,你就别问了。”
说完这话,他到了营帐之中,奋笔疾书,写下了一封招降书!
朱元璋同志:
我听人说你们是一只仁义之师,既然是仁义之师,就要干点儿仁义的事。
你看看你们过去都干的啥。
单单你们的渡江战役,就死了五万余人,太平之战,更是离谱,太平领导竟然被你们逼得投江自杀了,好多老百姓感念他的恩德,跟着他一块投江了。
事实上我也清楚,元朝下面的官吏腐败无能,欺负老百姓,咱们作为有识之士,当然看不惯这一切。
你的造反我也理解。
但是你知道吗?
元朝根基还是很深厚,朝内大将云集,部队动辄百万,是你比不了的。
我建议你,归顺元朝廷,我可以向上面建议,封你一个滁阳王,和州王,濠州王的都不在话下。
你可以施展你的抱负,整治黑暗的现象,我们一起缔造光明。
天下大乱,最苦的是老百姓。
还请你念在底层老百姓的份上,停止这次进攻金陵的计划。
如果你不停止的话,不管是金陵王获胜还是你获胜,都将是生灵涂炭。
希望你能慎重的考虑一下子。
当然,我也知道这对于你很难。
毕竟,你砍了船缆,将船推入江中,目的就是不拿下金陵不回去。
你这样做太草率了。
说实话,太平守将费时的本事寥寥的,而且城中只有万把人。
我金陵差不多有三十多万的部队,比你多两倍还要多。
如果你一意孤行的话。
我打算派出三万人攻打太平,然后再派出五万人攻打你滁州。
太平估计我不用三天就能拿下。
滁州嘛,我估计更快!
两天估计就能拿下!
你部队高级将领的老婆孩子都在滁州吧。
如果我将攻打滁州的消息散布出去,你说你手下将领会不会窝里反?
嘿嘿,恐怕难说的很吧!?
就算我派出两股断你后路的部队,我们金陵还能有二十多万士兵,比你十来万的部队还是多的多。
你想打下我金陵,难于上青天。
我知道,你想打下江宁镇,然后占领雨花台,在南门发动全面进攻。
就算你有备用计划,也无非是打不下我雨花台,就绕路到紫金山。
那里地势高,对于金陵城的情况一览无余。
你想到的,其实我们都想到了。
你的所有想法肯定是不能得逞的。
你所有的动向,都在我掌握之中。
无论你怎么变,我都会根据你的变化,制定我的策略。
我相信,你在短时间内肯定拿不下金陵城。
你断了自己后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士气,短时间打下金陵吧。
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而且我还知道,你们的粮草不一定多。
能坚持到明年春天吗?
恐怕够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