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手了。
他不仅控制了锦衣卫,掌握了批红大权*(批折子),笼络党羽,暗害忠良,无恶不作。
人再坏,也有自己的偶像,王振的偶像就是朱祁镇的老爷爷,朱棣。
他梦想成为朱棣那样征战四方,获得大名声,大功绩的人。
机会很快来了。
蒙古大军兵分四路,攻击大明帝国。
王振撺掇朱祁镇御驾亲征,得逞。
随后朱祁镇组织了二三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出门打仗,总得把家里安顿好把,朱祁镇将国家权力交给了朱祁钰。
朱祁钰是他的弟弟,这个人开比较守规矩,自己不该拿的从来不拿,比如说皇帝位子。
但人都是会变得,权力就是春天的药水,一旦拥有,就再也割舍不下。
朱祁镇以为天子威仪能威压四方,他太单纯了,二三十万大军就那么折在了土木堡。
太监王振也被人用锤子砸烂了脑袋。
明英宗表现的倒不失一国天子的威严。
他并没有跟那些逃跑的人逃跑,而是整理衣冠安静的坐在大殿中,静静等待他的命运。
也先他们抓到朱祁镇,并没有杀他,估计是抓在手里当成人质,打算换点好处。
在皇帝被抓之后,皇宫里面的人可就乱了套了,竟然有人建议南迁,于谦大吼,谁建议南迁就应该处死谁!
于谦——兵部尚书。
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
这是后世对他的评价。
在别的大臣迫于王振邪威之下不敢发言的时候,也只有于谦敢站出来说话。
在危难的时候,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无论是国家危难,还是普通人遇到危险,有人见义勇为,我们将这样的人都称为英雄。
在皇朝内部,议论纷纷,准备跑路的危难时刻,于谦站了出来,他坚决反对南迁,他说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你们都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了吗?难道你们相让我大明王朝重蹈大宋覆辙?
他的一席话,将人震醒。
随后他让全国各地的可用之兵,日夜兼程来北平,来一个北平保卫战。
除了这件事之外,群臣又罕见的齐心合力将王振的余党一网打尽。
这件事起因一次朝堂之上,聊着聊着,就扯上了王振,都觉得国家面临这个局面王振是罪魁祸首,正好里面有一个王振的同党,文官们发了疯一样,将这家伙咬的咬啃的啃给整死了……
可见文人确实是动口不动手,连杀人都是用咬的。
紧接着……王振余党被清理,王振家产被没收。
国家不可翌一日无君,朱祁钰被推上了宝座。
一开始他还推辞,但是当他当上了皇帝之后,他就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一发不可收拾。
可以说,朱祁钰是一个幸运的皇帝,兵不血刃的就完成了藩王到皇帝的华丽蜕变。
国中有了一国之君,再加上于谦召唤的部队来守卫,整个京城人心大定。
如大家所料,目前的历史终究还是站在大明这一边的,瓦刺士兵终究还是不敌明军,最终战败。
失败的还有朱祁镇的人生。
这位曾经的皇帝,一旦失去了权力,就成为了微不足道的存在。
明军明知道他还在瓦刺军营里,照样大炮伺候,丝毫不留情。
或许,他死了,他的弟弟会更开心。
那个曾经让他喜爱的弟弟,变成了他再也不认识的人。
他跟着蒙古部队,四处奔走漂泊不定,没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依然顽强的活了下来。
不得不说,人的生存能力是很强的,为了活命,环境算个球球?
他之所以坚持活下来,为得是想回家。
哪怕那个皇帝弟弟并不想让他回去,但他依然坚定自己回家的梦想。
漂泊在外的游子,都想着回家,何况他一个曾经做过皇帝的人。
回到大明,哪怕不做皇帝,当然也不可能再做皇帝,就算做个普通的闲散王爷、普通老百姓,或者跟祖宗看坟,也足以聊慰此生。
蒙古军队终于发现朱祁镇没有什么价值了,本来还能换俩钱的,可是现在呢,想勒索赎金是不可能了,任凭大明封赏吧,于是就给朱祁钰写信说愿意交出朱祁镇。
朱祁钰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哥哥回来,就扔在一边不管。
但是挨不住下面大臣逼逼,最后还是派出了使者去交涉。
一共派出两波,第一波不提,第二波派了最佳辩手过去,用一张嘴就说动了也先将朱祁镇毫发无损的送回了大明,而且没花一分钱,绝对是一桩好买卖。
这个人的名字叫杨善。
朱祁钰没想到这个老头子这么厉害,竟然将朱祁镇带了回来。WwW.ΧLwEй.coΜ
虽然他极为不情愿,但还是率队迎接哥哥回来,拉了一会家常,无非是在北边过的好不好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