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正十六岁那年,母亲病倒了,药石无灵去世。杨大成就更加辛苦,不得不下小窑洞里去为人挖煤——生不下窑洞,这本来是当地的禁忌,他也顾不得了。
有一次,杨守正夜晚从私塾回到家中。微弱的油灯下,只见父亲浑身瘫软的坐在角落里,抬起一张乌漆嘛黑的脸,用无神的眼睛看着进门的儿子,半天才认出来进门的是谁,马上挣扎着去给儿子做饭。
那一刻,杨守正哭了,他跪在父亲面前发了一个誓:“孩儿若不能中一个状元回来,怎能报父亲大人深恩?若辜负父亲大人厚望,必让孩儿五雷轰顶,尸骨为野狼分食!”
老人扶起儿子,老泪纵横的说道:“我不是指望享你的福,只是你自己要争气,让远近的那些势利眼看看,你不是没用的人。你要让他们跪在你的面前,忏悔以前是怎样对我们的!”
杨守正重重的点头。
十八岁那年,杨守正上京赴考。
所有的亲戚朋友还有远近的邻居都来相送,或谆谆教诲,或相拥祝福,然后各自回家等着看笑话——一个癞蛤蟆怎样梦想着吃天鹅肉。
除了父亲,只有一个人对杨守正是真心而充满期待的,那就是附近最有钱的财主蒋百万的女儿蒋凤儿。两人把杨守正一直送出十里之外,蒋凤儿拉着杨守正的手,含泪说道:“等你回来,不管你有没有中,我们马上就成亲。我爹要是不同意,我们就私奔!”
杨守正道:“若是不中,我就算是死了,变成了鬼,也没脸回来见你们。”
然后,杨守正昂然上路。
然后,大家也知道了,皇上钦点杨守正为头名状元,金殿召见。
那皇上就是正德皇帝。
正德当时正值无聊,找不到什么玩的,于是就在金殿之上顺口问起了今科状元的出生来历。
杨守正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出生来历、家乡的情况详详细细的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了一遍。
文武百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那正德皇帝更是啧啧称奇,从皇帝宝座上下来,亲手扶起杨守正,上上下下打量了十几二十遍,不相信的又问了一遍:“你真的……真的是那个……那个什么鬼地方出来的?”
杨守正当时心里就有些不爽,但是还是克制住了,恭恭敬敬的回答:“微臣句句属实,并无一字虚言。”
正德皇帝围着杨守正转了几个圈,啧啧称奇道:“啧啧啧,这可真是山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啊。我印象里面,那山沟里应该放眼都是牛屎马溺,露天的茅坑,光着屁股一脸鼻涕的小孩子到处乱跑,没想到还有你这样的人才,哈哈哈哈……”
杨守正听得正德这样说,分明是在嘲笑自己的出生,如果是换作别人,他恐怕就要反唇相讥了,可是人家是皇上,他也只能当对方是在夸自己:“皇上谬赞了。”
正德皇帝回到自己的宝座上,突然重重的一掌拍在龙椅上,哈哈大笑。
杨守正不明所以,那些老臣却面面相觑,心里惴惴不安,知道皇上多半又想出什么鬼主意来了。
果然正德皇帝笑了一会儿,微笑着环视了群臣一眼,缓缓的说道:“朕决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就是,要跟我们的今科状元回他的家乡去走一走!朕倒想看看,到底是怎样一个穷乡僻壤的对方,居然能孕育出我们的今科状元如此大才。”
杨守正一个趔趄,吓得差点跌倒。
群臣立即下跪相劝,有的说牵涉太大,有的说劳师动众,有的说劳民伤财。
正德皇帝大手一挥,坚定的说道:“我大明江山,幅员辽阔。各地人才,藏龙卧虎;各地的风土人情,各不相同。我身为大明天子,理所应当要体察民情,为国家搜罗栋梁之材,勿要使明珠暗藏,你们说是不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不许多言!”
这么堂皇的理由,群臣无可反驳,而且我们正德皇帝决定的事,就算是九头牛两头大老虎外加三匹大骆驼也拉不回来的。搞不好,他又要满地打滚撒泼耍赖了。
正德皇帝转向杨守正说道:“按照惯例,新科状元可恩准衣锦还乡。爱卿既然高中,也应该回去探望老父。朕今次就为爱卿锦上添花,跟你一起回去,给你撑撑场面,让那些乡巴佬看看,你有多么牛*逼!哈哈哈哈……”
杨守正能说一个“不”字么?他只能谢主隆恩。
皇帝出行,当然是非同小可。圣旨一下,庞大的机器立即高速运转起来,各路大臣、太监、宫女、侍卫忙得脚不沾地,一时间弄得鸡飞狗跳。当然了,我们的皇上爱民如子,自然不会劳民伤财,只点了三千御林军、三千飞龙军、三千虎威军,还有一千锦衣卫秘密前行,配合路上的各家衙门处理当地不和谐的声音,生怕哪个不识相家伙的到时候跑出来惊扰了圣驾。
你能想象皇帝圣驾浩浩荡荡到了杨守正家乡时的情景?
当地的村民,平时见过最大的官就是村长,突然之间天子带着上万人马降临,一个个吓得战战兢兢魂不附体。那如林的刀枪,还有那锦衣华服、各种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