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将推演又看了一遍。
貌似微服私访时被刺杀,还不是最紧要的事情。
【182年5月:穿越回到明初,大病初愈,神智忽启,深得皇帝朱元璋喜爱。被朱允炆算计,差点被太子朱标打死,危难之际,朱元璋赶到救下。】
这一段,当中说了自己会被朱允炆算计?
还差点被朱标打死?
这就不由得朱雄英不重视了。
朱允炆才五六岁,不可能有如此之深的心计。
肯定是他目前吕氏让他去做的事情。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事,使得一向好脾气的朱标,气得差点将自己打死?
朱雄英百思不得其解,但至少自己知道了这件事,也能对朱允炆有所防范。
“诶,这推演系统显示的还是不够细致,如果能说清楚朱允炆到底准备怎么算计我,我也好针对性地做准备啊……”
朱雄英想了想,决定这几天尽量离朱允炆远一点。
至于后面被刺杀……
朱雄英知道这事就算提前推测到,也难以避免。
因为吕家不傻,做事肯定会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自己就算去告状也没有任何意义。
况且。
现在人家还没动手呢。
自己咋解释自己提前预知的事情?
目前来看,只有两种避祸的方法:
一是带上许多高手随行,保护自己,这样就算遇到刺客,自己也能安然无恙;
二是与朱元璋说,放弃这次出去游玩。
可这两种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只要没让吕家伤筋动骨,他们肯定还是不会放过自己的。
所以说。
要解决就必须彻底解决。
最好的方式是……
示敌以弱,让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得手,再收集到足够多的铁证,将吕家一网打尽。
朱雄英思虑再三,开始在自己的脑中构建出了一个彻底覆灭吕家的计划。
过了一会儿。
他的房门被人敲响了。
“谁?”
正在思考中的朱雄英有些不满自己被人打断,于是没好气地问道。
门外传来了一个太监的声音:
“殿下,早朝已经退朝,该是去奉先殿陪万岁爷批阅奏章的时辰了。”
朱雄英随手关闭掉了系统的画面,道:
“好,我收拾收拾,这就出门。”
……
刚到奉先殿,朱雄英就感觉到气氛不太对劲了。
他看着殿里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孙儿朱雄英,给皇爷爷请安……”
朱元璋闻声抬头,看到是雄英来了,本来郁闷的脸色一扫而空,笑着招呼道:
“快进来快进来。”
说着,对一旁伺候的太监们道:
“你们都出去,我和我乖孙说说话。”
众人退出之后,朱元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一脸无奈道:
“雄英啊,你看看这几个奏折。”
朱雄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拿起了几个奏折,随便翻了翻,就知道朱元璋为啥郁闷了。
这折子上,几乎写的全都是劝朱元璋不要急着重开科举的。
偶尔有一份赞同科举的,一看,署名也都是小官。
可以说,大官重臣,没有一人支持现在开科举。
朱元璋双手背在背后叹道:xしēωēй.coΜ
“可惜,天德不在京城。”
“若是他在,他肯定支持我的。”
朱雄英将那些奏折丢在一边,道:
“那爷爷你怎么看?”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道:
“怎么看?当然是得办!”
“他们那些家伙,不过就是懒!”
“咱能惯着他们?领咱大明朝的俸禄,就得好好地给咱朱家干活!”
“跟他们说这事,不过就是通知他们而已,还真以为咱要和他们商量了?一个个的,干活不行,蹬鼻子上脸最在行。”
“今日上折子劝咱不要重开科举的,咱都一一记下了,等秋后再算账!”
听着朱元璋的叫骂,朱雄英不由得心道:
果然不愧是你啊,朱元璋。
还把人名字一一记下秋后算账,帝王做这种事,是不是有点小气了。
不过朱雄英肯定不能这么说,毕竟重开科举这事,也是他自己挑起来的。
“依孙儿看,爷爷说的没错。”
“那些官员都习惯察举制了,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能从中获得足够的利益,自然不愿意改成科举制了。”
“而且察举制,很容易滋生贪污腐败,官官相护。”
“就算爷爷您在此,他们不敢那么嚣张,等几百年之后呢?那时的君主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