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建极殿。
朱由检正在召集内阁及其六部主官议事。
一张长桌前,身穿红色天子常袍的朱由检神态轻松的坐在首座,内阁辅臣及六部官员依次坐在长桌两侧。
“现如今军器局和兵仗局都在日夜赶铸红夷大炮,这些红夷大炮将优先供应于边军与京营。”工部尚书毕懋康率先发言向皇帝禀道:“另外,第一批自生火铳已经列发神机营。”
五十多岁的武器专家毕懋康提到自己的得意之作“自生火铳”语气中难掩兴奋之意。(注:自生火铳即燧发枪。)
历史上的毕懋康可是明末燧发枪的缔造者,也是这一时期较为出色的武器专家,其编著的《军器图说》详细罗列了各种火器,图文并茂,对军器的制造、使用、和威力都有详解。
“臣根据皇上提出的意见进行了改进,使此种自生火铳的性能更加牢靠稳定。”毕懋康兴致勃勃地侃侃而言:“新型的自生火铳相较于传统火铳而言,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众所周知,如果在作战中遭遇风雨天气,传统火铳几乎等于直接失去了作战能力;而自生火铳却可以克服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影响,且不用手按龙头,使瞄准更加准确,随时都可击发。”
“第二,除了更加精准之外,自生火铳的发射速度和射程也大为提升。”
“第三,如果用于夜间作战,自生火铳也不会像传统火铳那般因为燃烧火绳的光和火绳独特的气味而那么容易暴露目标。”
很显然,毕懋康对生产出来的自生火铳很是满意,继续说道:“得益于皇上的建议,生产出来的自生火铳在造价上也有了缩减,待日后我大明国力恢复之后,时机一旦成熟,大规模装备此种自生火铳也不是什么难事。”
内阁首辅孙承宗捋着自己的胡子,对毕懋康口中的自生火铳也是赞誉有加:“臣前些日子与毕大人、阎大人、李大人一起观看了自生火铳的试射。”
“臣还亲自试射了几次,发现自生火铳比传统火铳更加轻便,枪身也更短,后坐力也更小。”
“如果形成规模,与各兵种配合作战定能在战场上发挥奇效!”
御座上的朱由检对第一批自生火铳的问世也是极为欣喜,开口言道:“慢慢来,有科技院的诸位科技人才,我大明的科技之路何愁不兴?”
“毕爱卿研发出来的此种自生火铳是我大明火器史上一项意义重大的变革。”
朱由检赞叹道:“只此一项便可授予“大明神工”之荣誉!”
大明科技院设立之后,朱由检亲自为大明的科技人才设定了一个荣誉体系。
从低到高依次为:新学之秀—创新之星—大明神工;这三个等级的荣誉称号便是由大明科技院提名报请御览获得批准后方可获得的国家级荣誉称号。
其中,获得“新学之秀”称号者将同时颁发铜质新学奖章一枚以及相应的荣誉证书。
获得“创新之星”称号者将同时颁发银质创新奖章一枚以及相应荣誉证书。
而含金量最高的便是“大明神工”的称号,这也是大明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获得此称号者同时颁发金质神工奖章和相应荣誉证书。
现如今,整个大明被钦点获得“大明神工”称号的只有宋应星、孙元化以及身兼数职的内阁次辅徐光启三人而已。
如果再算上刚刚被朱由检点名的毕懋康,也就只有四人。
在推进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朱由检向来是不遗余力的;而且,也从来不吝啬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婷阅小说网
比如,朱由检已经准备从内帑拿钱专门设立一个皇家科技基金,来鼓励和奖励对朝廷做出贡献的科技人才。
以后,等朝廷的财政宽裕了,朱由检还将为获得“新学之秀”、“创新之星”以及“大明神工”称号的科技人才提供相应的物质奖励。
想要最大限度的激发更多人的积极性,不光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荣誉感还要结合优厚的物质奖励才会事半功倍。
不可否认,很多具有高尚情怀的科技人才本着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也不会去和国家计较物质方面的待遇;但还有很多人他的出发点依旧是奔着更好的物质待遇而来的。
所以,本着不让那些具有高尚情怀的科技人才吃亏以及吸引那些追求物质待遇却很有才华的人才能够为朝廷所用,对于这些特殊人才,在物质方面是一定不能吝啬的。
朱由检始终坚信一个真理:奖罚分明,无论什么事情,永远不要在物质上亏欠;在足够的物质激励下,往往可以创造奇迹!
因此,朱由检在大力推行新政的同时,对如何广开财路也是费尽了心思。
毕竟,无论你想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一个“钱”字;只有手中有了余银你的底气才会足。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由检自然不缺来钱的方法;比如,远洋贸易这条蕴含无尽财富的路子,就是被朱由检最看重的财路之一。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海外所蕴含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