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孔礼在路上思索了很久。
他在前世曾提出了一个假设,倘若秦朝施行的是分封制,那大秦还会那么快亡掉吗?
显然不可能,大秦之所以亡得那么快是因为皇室子弟皆平民,而唯一执掌兵权的扶苏却自杀了。
这就让大秦的大厦一下子不稳了起来。
所以,对于郡县制与分封制到底是哪个好,孔礼也说不出来。
但目前来说,他毫不犹豫的支持郡县制,因为政哥支持郡县制。
而郡县制,也才是未来大世的趋势。
汉在前期施行的分封制,后期基本致力于废除分封制,便是因为分封制影响了皇权。
可人算不如天算,扶苏竟拿起了剑自刎,着实把后世那些吃瓜群众给惊呆了。
可孔礼虽是支持郡县制的,可他又拿不出什么好的理由来劝导扶苏。
那么唯有以大义,或者以拳头来说服他了。
可孔礼也明白,拳头用不得,他唯有以理服人。
而在刚才,他便想出了一个计策,先试图以教育来说服扶苏,看能不能说服。
而扶苏,也果然上套了。
所以,孔礼接着开口道:“扶苏,我听说你不赞成郡县制,支持分封制,可有此话?”
扶苏沉默了一会,还是答道:“分封制很好,夏朝周朝都试过了,分封制是最好的制度。”ωωω.ΧしεωēN.CoM
孔礼笑了起来,扶苏接着入套了,他撒下的网可以起捞了。
“扶苏,如果分封制是最好的制度,那周朝如何会分裂?”
“这都是因为诸侯有异心,礼崩乐坏。”扶苏激动的大喊了起来。
孔礼却是笑的越开心了。
“既然诸侯有异心了,礼崩乐坏了,那这分封制为何还是好制度?你就不怕秦朝重走周朝的路线吗?”
扶苏沉默了。
他更多的观念,是被夫子淳于越与丞相王绾灌溉的。
但孔礼在这时却是收敛住了笑容了,认认真真地再次对扶苏说道:“扶苏,我所教你的抡语,是抡人的抡,是霸道之术,是帝王之术,而不是让你去妥协,去走回从前的老路。”
“便拿你刚才解读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来说,你觉得若是实行分封制,那些诸侯王会听你的话吗?但郡县制就不一样了,郡县制政令如一啊!众多官员皆由你掌控,也不怕他们阳奉阴违…”
“可夫子淳于越说了,若朝中一旦出现田常与六卿夺位,而皇家子弟是平民……”
“停。”
“陛下有旨!”
忽然,宣旨太监的声音传了过来,不一会,宣旨太监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扶苏殿中。
宣旨太监看了孔礼一眼,便接着说道:“由于夫子孔礼唆使扶苏公子打了胡亥公子,故陛下责罚夫子孔礼做扶苏公子的夫子,并赐一座三进府邸,金百两,丫鬟两人。”
说完,那宣旨太监又看了孔礼一眼,他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世上竟还有这么奇葩的圣旨。
而孔礼在愣了一会之后,便赶忙接旨,同时,心里极其欢喜。
政哥就是给力。
既然政哥这么给力了,他自然是不能落了后腿,所以孔礼决定下猛药了。
当即看向扶苏,“扶苏啊!你父皇都让我做你夫子了,那你以后便要好好听夫子我的话了。”
扶苏愣了一下之后,当即便大声道:“扶苏一直把夫子当成夫子。”
孔礼笑了一下,“那你刚才是怎么回事?我说郡县制好,你为何说分封制好?”
扶苏张了张嘴巴,那传旨太监意外地看了孔礼一眼,也不说什么。
“咱家回去复旨了。”
“恭送公公!”孔礼立即又大声道。
那传旨太监的脸顿时笑开了花。
而扶苏,此时的脸已深深的皱了起来。
别的他可以接受改变,但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制他不可以接受改变,这是根本,他并不认为有错。
只是此时,孔礼忽然紧紧用他的双眼盯着扶苏。
“扶苏,你有办法解决分封制的弊端吗?”
扶苏哑口,他怎么可能有办法,他只是知道分封制是自古以来便施行的,且能长久有效的。
而孔礼见状,便接着说道。
“郡县制,不止是大秦在用,诸国都曾用过啊!因为这样才能集中一切权力,去对那些危机事情进行处理。”
“而我家老祖孔子也曾经感叹过:若无分封制,一切权力集中于君王,那么鲁国将变得强盛无比啊!那么我家老祖改革,将无人可阻。而郡县制,在大秦,你应该也知道是由谁提倡的。”
“商鞅公你应该是知道的,而大秦的郡县制是由商鞅公首先提倡的,你坚持分封制,也就是在否定大秦的所有列祖列宗啊!难不成你觉得你比他们还聪明?”
“你一个毛头小子,就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