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的重骑选拔,还算让人满意。
本来只打算挑选三十人,凑齐一个屯的建制,结果在公子煊的那番鼓励下,勇于尝试的人变多,整整挑选到了四十余人。
如此一来,一个营的建制,还差不到四十人。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公子煊开始下令。
囤积木材,加大木炭的烧制,以及向上郡郡府申请更多的厚衣厚被。
田地的开垦,进展很快,大批大批冬小麦种了下去。
除此之外,公子煊还命农民们将一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农作物种子种了下去。
占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三个马场已经划定下来,并已经翻土完毕。
但公子煊经过这么一段时间存下来的点数,在购买了农作物种子后,仅仅只够其中一个马场播种。
面对这等局面,公子煊也很无奈。
只有等待西营地那边的马场上的牧草开花结果,收了种子才能缓解目前的困境。
不过,就算图家堡的兵力和各种人手增加不少,但就西营地马场上的牧草,足以供应图家堡所有的马匹。
毕竟,只要割了一茬,半月之后又能再割一茬。
在保证有足够的牧草可以供应的同时,还能让图家堡所有的马匹都能吃到新鲜的牧草。
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
终于,在距离新的一年还有五天的时候,天降大雪。
只用了一天,从东风镇外看去,白皑皑的一片。
大雪持续了十多日。
由于公子煊的提前准备。
图家堡众将士,难得在各自的营地当中,过了一个安稳的春节。
但是十多日的持续降雪,使得东风镇外的积雪都差不多齐人高。
再过了数日,积雪消融了部分,但也还有齐腰高。
温度一直保持在较低的位置。
这对于边关的将士们,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因为向郡府申请的物资,因为大雪封路的缘故,一直没有抵达。
暂时停下种植的农民们,全都被调遣到了东风镇,还有大部分的士卒,都加入到了修建城墙的队伍当中。
借助着大雪封山,东风镇的城墙完全可以安心修建,不用担心匈奴的侵扰。
在此之下,城墙的修建进展迅速。
原本打算到夏天才完工的城墙,照此速度下去,应该用不到两月即可完工。
东风镇营地内,汪利仁裹着厚厚的衣服,面前还摆放着燃烧的炭火。
就算如此,汪利仁还是感觉到寒冷。
对此,汪家两兄弟心中担忧,但却束手无策。
毕竟汪利仁年纪到了,体寒是很正常的。
两兄弟除了能够煮一些驱寒的汤药外,也提供不了多大的助力。
汪利仁自知自身的情况。
反而调侃道:“这场大雪,倒是及时,瑞雪兆丰年,待到这场积雪化开,那些种下的种子就应该发芽了,这可是好兆头啊;再有,有了这场大雪阻挡,边关之上和匈奴的对峙也应该会缓和下来;只是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别等不到雪化开就没了。”
汪家两兄弟闻言,顿时皱起了眉头。
“爷爷,说什么丧气话呢,您身体还如此硬朗,就只是体寒些,不打紧的。”汪鸿宇率先道。
“爷爷纯属多虑了,对了,前几日,大人还跟说;有办法让爷爷你的身体,像个小火炉一样,再也不用受寒;算算日子,大人应该有动静了,我去看看。”汪鸿铭说着,起身离开。
汪利仁闻言,心中宽慰,摸着胡子道:“大人事务繁忙,惦记我这个老头子作甚,不过能让我的身体像个小火炉?这怎么能做到?把炭火放在衣服里烧不成。”
汪利仁对着虽然心怀感激,但却很疑惑。
汪鸿宇闻言,接着道:“爷爷,大人既然开口了,那就说明大人真的有办法;想想看,大人前前后后做出了多少闻所未闻的壮举;这事要是搁在其他人身上,我肯定也不会相信,但要是大人如此说,我绝对不会怀疑。”
汪利仁不置可否点头。
话是如此说,但要是真的有办法可以让自己免除体寒的困扰,倒也算是解决了老年人的一大难题。
汪利仁对此,隐隐期待。
很快,在汪鸿铭的带领下,公子煊来到,来的时候手中还拿着一些像是狗皮膏药的药贴。
“汪老,真是苦了你了。”
“这东西两日前就做好的,只是太忙,忘给汪老拿过来了。”
“拿去,贴在膝盖和小腿或者腹部背部,一会就见效。”
公子煊将那些狗皮膏药状的东西递给了汪鸿宇。
汪鸿宇接过去之后,发现这玩意还真的可狗皮膏药差不多,只是没有那么浓重的药味罢了。
“劳烦大人了,我这是属于老毛病了,这么多年都没有调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