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元,采购的话需要有明确的采购计划书,帝国二十三年军械采购是将近五千万华元的;
再就是军部军械研究所的投入,这部分每年也是固定的五千万华元,军械研究所作为帝国皇家研究院的分所,财政也有帝国中央银行进行监管,自然也不会有问题,
最后的就是大宗军械采购,比如战马,海军战舰这些,基本上都是在一亿华元左右,每年都是看情况进行补充和采购,有时候多,有时候少,
比如帝国二十三年的海军战船采购和战马补充方面就比较多,总计需要一亿五千多万华元,这样这一年的军费总支出就将近四亿五千万华元了,
四亿军费不够用怎么办?那就从中央银行中的军费账户中补充,这里面还有往年的军费拨款未消耗的资金,单独作为军费补充款来使用;
跟军费支出类似的,帝国中央政府也需要把资金申请和用途做出简单说明,比如某个省政府需要多少资金,有什么民生工程等等,
然后帝国中枢政府和帝国中央银行做出审核后进行拨付,最后帝国中枢政府肯定还会有部分资金存留的,这部分就是财政盈余了,也会存放在帝国中央银行的财政部专用账户之中;
帝国皇室这边同样在帝国中央银行中拥有专用的皇室账户,而帝国皇室这边的收入除了在军费上面拥有固定的支出,也是为了保证皇室对于帝国皇家军队的统领权,
另外就没有固定的支出了,帝国皇室这边可以自行决定皇室收入的用途,比如买东西,建别院,都可以自己决定,当然了,皇室这边如果没钱了也不能从帝国中枢政府那边借用资金;
帝国中枢政府,也就是以前所说的帝国朝堂,与帝国皇室的内帑分开单独管理,这也是必然的,不然如何保证帝国政府良性运作?
年终会议结束之后便就是新年正旦节了,直到元夕节过后,帝国中枢政府才再次开始运转;帝国欧洲控制区这边,征西大将军府也接到了帝国中枢的政令和军部的军令,
于帝国二十三年的正月十七日,征西大将军府正式撤销,欧洲这边的帝国控制区土地,隶属于新成立的帝国欧洲特别政务部进行政务管理,军队方面则是成立了欧洲流动军区;
流动军区和驻防军区的区别就是前者的驻军会定时流动,比如每年一轮换等,而后者则是固定的军队进行驻防;在帝国本土这边,五大军区都是驻防军区固定驻军,
海外领和边疆地区则大多都是流动军区了;同一时间,在征西大将军府撤销之后,西域特别政务部也撤销了,紧跟着便是西域地区的区划重定;
鲜卑利亚总督区不变,因为地理原因仍然军政府进行地方治理,但是海东总督区改组为海东省,双河总督区改组为双河省,海西总督区改组为海西省,中南亚总督区改组为兴都省,
山北总督区改组为山北省,山南叶尔羌自治区改组为山南省;小亚细亚半岛总督区那边划归欧洲特别政务部管辖,最后就是帝国本土这边,
青海总督区改组为青海省,朵甘总督区改组为西川省,乌斯藏地区改为昆仑省等等等等;
新的地方区划确定下来之后,帝国本土这边大量的基层官员开始调派地方组建新的地方政府,帝国中枢政府这边,也开始进行内部改组和改革会议;
整整三个多月时间,帝国二十三年的四月底,帝国中枢政府改组基本完毕;首先确定了帝国政体为君主宪制,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和宪法治理帝国;
显而易见的,帝国最高宪法和帝国皇帝的地位是一样的,所以帝国最高宪法就相当重要的,其中的各项说明也必须力求严谨;
帝国最高宪法规定了,帝国政务由帝国中枢首相领导组建的帝国中枢内阁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帝国国家的政务工作,是帝国中枢首相说了算,
然后由帝国中枢内阁进行直接实施,这也就是之前的国家朝堂的翻版了,也就是帝国最高宪法中确定的帝国中枢政府的构成;
另外最高宪法之中又规定了帝国中枢政府独立于帝国中枢内阁的中央部门,像是政务部,工务部,农务部,财政部,户籍部,税务部等等都是帝国中央政府的直属部门,帝国中枢内阁直接管理,
但是独立于帝国中枢内阁的部门,比如帝国中央银行,帝国最高法院,帝国最高检察院,帝国皇家研究院,帝国皇家教育署,帝国中枢投资管理部等,这些部门地位独立,名义上隶属帝国中枢政府和帝国皇室管辖,
实际上地位独立,行政独立,管理独立;但是独立也不意味着没有上级部门,这些帝国中枢政府的独立部门,由帝国中央会议进行人事,行政上面管理;
而帝国中央会议则是与帝国中枢政府同等级,区别只是在于帝国中枢政府是由首相说了算,而中央会议则是帝国中枢政府各个部门联合起来进行决议;
在帝国日常行政中,正常情况下帝国中枢首相领导中枢政府直接处理政务工作,而帝国中央会议则是进行监管,以及发起异议和进行决议,帝国皇帝则是全面监察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