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明正在四处打量,忽听李儒宏大威严的声音在炉内响起,“楚天明,可曾背叛人类,与妖族勾结?”
“不曾!”楚天明当即答道。
“可曾与妖族有过来往?”
楚天明又仔细梳理了下记忆,答道:“不曾。”
“可否解释你身上白猿妖气的来源?”
“学生难以解释,这一切都在学生昏倒后发生,对于昏倒后发生的事情,学生一点记忆都没有。”
熊熊烈火围绕着楚天明,不停的旋转,似乎在分辨着楚天明所言真假。
楚天明感到有一丝丝热气涌来,进入他的身体,在心脏处环绕。
他并不慌张,因为这些话本就是真的。
“对于此事,你是否将全部信息说出,没有任何隐瞒?”
楚天明心头一震,陷入犹豫。
心脏中环绕着的热气忽然一紧,将心脏箍紧,同时变得滚烫。
剧烈的疼痛感让楚天明瞬间就大汗淋漓。
他不敢再犹豫,将那段之前隐去没说的信息说了出来。
“我隐约中听到,那黑衣斗篷的身影说了一句‘陈儒’,其声音嘶哑骇人。”Xιèωèи.CoM
热气散去,心脏重归安全。
熔炉内一片寂静。
周县令眼神却疏忽不定,身为一同接受“官法如炉”问心局的当事人,他自然听的到方才对于楚天明的问心,也听得到楚天明的回答。
“陈儒......”
将这件事来龙去脉整体梳理了一遍,周县令心里对此事已经有了判断,只是,知道了真相后,却让他心中更是煎熬。
过了许久,李儒宏大的声音重新响起。
“周仲德,对于此案,你可曾依法处置?”
“此案完全依《大楚律》处置。”
“处置过程中,是否程序合规,事实准确?”
“此案处置中,缺少了‘自证清白’一环。”
“为何不让嫌犯‘自证清白’?”
“学生见到楚天明第一眼的时候,以‘目光如炬’观其身体,发现其身上滔滔妖气冲天,若不紧急处理,怕生出变故,故而没有经历‘狱中自辩’和‘朝堂问询’两项流程。”
“为何在刑场上以‘舌绽春雷’阻止嫌犯做‘最后陈辩?”
“学生怕其妖言惑众,煽动百姓。”
“此案如何发生?”
“今日辰时,有百姓报案称在城郊处发现妖族踪迹,捕快当即前往调查,发现了昏迷不醒的嫌犯,随后捕快将嫌犯带回衙门,学生本想审讯之,却无法唤醒嫌犯,由于观其身上妖气浓郁,如若不斩立决,怕是会生出更大事端,故学生判其斩立决,于今日午时立刻行斩,如此方能将其身上滔滔妖气以刑场煞气彻底抹灭。”
“为何不先以‘金口玉言’镇压嫌犯身上妖气,以你君子境的修为,镇压附在普通人身上的妖气,并非难事。”
周县令沉默不语。
火气袭心,大汗淋漓。
“按《大楚律》,身怀妖气而无法自证清白者,以叛族者论,当斩立决!根据条文,判斩立决的前提是两个条件,一为身怀妖气,二为无法自证清白。此案,嫌犯只符合其一,不符合其二!你凭何做出斩立决?”
周县令继续沉默。
他身边的火焰开始剧烈的跳动,化作猛兽,朝着他咆哮。
“此案,是否有人在背后指使你枉法?”
他继续不语。
火焰巨兽猛然一跃,与他贴脸相视。
“周仲德!你身为县令,掌一线百姓之生死,却罔顾法度,行不公之事!你既是君子境,吾且问你,可曾记得孔圣之言?“
“你可曾做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周县令脸色惨白,心中憋闷,此中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非他不愿说,实则不能说。
此事事关重大,必然会引起大楚朝堂震动。
更何况,其中更涉及到与他关系莫浅之人。
“学生,不能言!”
火焰巨兽怒吼,瞬间吞噬了周县令的身躯。
周县令发出了痛苦无比的呻吟。
“周仲德!今日你当行‘君子问心’!”
“可曾做到‘君子三德’?”
楚天明听到此问,不由得泛起记忆,所谓“君子三德”,是因为孔圣曾言:“君子有三德:仁而无忧,智而不惑,勇而不惧。”
却见周县令咬牙答道:“学生不曾做到‘仁而无忧’,‘勇而不惧’!”
所谓“仁而无忧”,是指君子当心存仁爱,心怀他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如此则会万事无忧。
此案中,他从始至终都未站在嫌犯的角度上考虑,根本没有关心匆匆斩杀一位尚未“自证清白”的嫌犯会给嫌犯以及他的亲朋好友带来什么影响,不心怀他人,自然称不得“仁”。
孔圣所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