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场上,楚天明刚穿越而来就遭遇砍头危机,而后各种事情接踵而至,他根本来不及仔细回顾这具身体原主人以前的记忆。
而且,这具身体的原主人只是一位普通读书人,许多东西压根就不知道,比如这茶之一道,可以说是毫无记忆,更别提其他的了。
楚天明无语,本以为这个世界的设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现在整个陆羽出来,一切都无从把握了。
陆羽,那是华夏中唐时期的人物。但这个世界的大唐又是哪个时期的大唐呢?既然陆羽都能提前出世,那么李白大大,杜甫大大,该不会也出现了吧?
这,还能不能让人愉快的当一名“文抄公”了?
唯一让楚天明感到放松的是,这个世界的大唐,它的皇帝不姓李。
“怎么,天明,老夫看你似心有所感,莫非此番品茗得到了什么灵感?想要吟诗一首?给这江大儒的老舍增添一抹文气?”韩大儒看楚天明发愣,打趣道。
楚天明心中一动,一首诗便脱口而出: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话音落去,众人耳边突然传来“沙沙沙”的写字声,让人心神宁静。
“这是......”
三位老者慌忙走出屋子,抬头看向沧浪县书院的方向。
楚天明也跟了出来,抬头望去。
一只巨大无比的毛笔在书院上空凌空书写,正是方才楚天明所做之诗。每一个字落下,都是金光闪闪。
“天明,此诗何名?”韩儒大声问道。
楚天明心中一动,说道:“老舍品茗有感!”
空中巨笔凌空题字,将诗名书写空中。
诗成,空中金光闪闪的诗句化作一道金芒,落入书院。
“这是,一诗惊县,圣笔凌空,载入史册!”
“想不到天明喝茶竟然真能有所得!”
“如此才气,实属少见啊!”
三人看向楚天明,满眼欣赏。
此刻的楚天明身边汇聚天地文气,额头上文塔显露,旋转不停,吸收文气。但他的文塔最底层早已经被文气灌满,此刻又遇新的文气,只能互相打架,四处散溢。最终一股脑冲进楚天明的身体里。
银发老者哈哈大笑,楚天明刚才所做之诗诗名有“老舍”二字,载入史册之诗,后世人读到此诗,必然会深究他这“老舍”之地。
即使修行到了大儒这个境界,也不是那么容易留名后世的。
“此诗虽然词藻平淡,但胜在情感真挚,更是难得的品茗诗,要知道世上咏梅兰竹菊,山川海岳之诗极多,却甚少有品茗诗。天明此诗,当弥补此中空白。”韩儒点评道。
“然也!天明此诗......”
李大儒正准备点评,却看见楚天明依旧眉头紧锁,似乎是在思考些什么东西。
李大儒不由疑惑,此刻的天明诗也做完了,文气奖励也吸收完了,那他还在思考些什么?
莫非?
他不由得将目光看向其他两人。
三人目光交流,大感震惊。
楚天明确实在思考,方才白居易的诗得到了书院认可,获得了文气奖励,显然这个世界的大唐中,白居易并没有出世,这算是一个好消息。那么,自己是不是再尝试几首,来验证一下这个世界的大唐到底有多少猛人提前出世了?
但是,万一写出了绝世名诗,却没有得到天地认可,这在三位大儒面前,那就不是社死那么简单了......
他停止了思考,看到了三位大儒以“望子成龙”的眼神看着他。
别呀,我还只是个孩子呀。
你们这般眼神用来鼓励我当“文抄公”,那我三叔家的祠堂上岂不是又要多供一位?
凡事需谨慎......
于是,楚天明开口道:“不知三位大儒,对‘宝塔诗’可有所了解?”
“‘宝塔诗’?怎么,天明你有了做‘宝塔诗’的灵感?这‘宝塔诗’如今在我大楚的文人之中并不流行,只是在大隋境内,因为释慧英大儒的推崇,而在一定范围内流行。”
“是啊,这‘宝塔诗’乃是杂体诗的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读起来琅琅上口。”
“圣殿《文报》发刊至今,也只有大隋大儒释慧英一首名为《一三五七九言诗》的宝塔诗上过诗词一版。此诗老夫拜读过,别有一番风味。”
楚天明放下心来,三位大儒的解释,算是给他喂了一颗定心丸。
“既如此,学生就斗胆做一首茶的宝塔诗,请三位大儒品鉴。”
楚天明轻咳一声,润了下嗓子,正准备开口,却听到李儒开口道:“等等,天明,此番诗词当留有笔墨,当为一大美事!”
大手一挥,一个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