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知道李修平的行踪之后,哪怕华阳宗清楚的知道根本争不过那些大宗门,却还是抱着一丝希望走了这一趟,便是希望能够带回一名铸剑大宗师,为华阳宗力挽狂澜而不倒。
现在倒好,人带回来,可惜却不是他们想要的那个人……
而此刻华阳宗掌门方天鹤,只身一人,背着一把剑,站在朝仙门的山门之外。
他惹出来的祸事,应当自己承担,可如今却连累了两个小辈,既然朝仙门不厚道,那他就只能帮他的弟子向朝仙门讨一个公道。
这一日,一个瘦小的老头一人一剑,杀上朝仙门?朝仙门弟子力战身死者过百,伤者不计其数,然后这位方掌门又大摇大摆的离去,朝仙门数十位金丹强者,却根本拦不住。
所以这一次的升仙大会,整个云州的修仙宗门几乎都有参与,唯独少了一个朝仙门。
只是这件事方天鹤没说,朝仙门自然更不会到处宣扬,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直到很多年以后,当徐半生知道真相之后,依旧没忍住满脸泪水,说他错怪他那个师父了。
当然,这是后话。
此时此刻,徐半生和李修平脸色都不大好看,因为华阳宗大长老突然召见李修平。
大长老在这个时候召见,自然是对李修平进行安排,毕竟李修平上山也有一段时间了,但直到现在,依旧名不正言不顺。
原本李修平还以为自己能够赶在大长老召见自己之前成功筑基,这样对谁都好。可如今别说筑基,连最基本的打通经脉都无法做到。
经过这段时间的埋头苦读,对修行有了全新的了解之后,李修平才知道筑基于他而言,可谓是遥遥无期。
但不管怎样,既然大长老召见,他也就只能前去拜见,至于会受到怎样的待遇,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正阳殿。
这是华阳宗最大的殿宇,华阳宗但凡有大小事情,几乎都会先从这里发出,然后传到到无数华阳宗弟子耳中。
徐半生陪着李修平来到正阳殿门前,便有两名弟子拦下徐半生,说道:“徐师弟,大长老只召见李师弟一人,还请徐师弟在外等候。”
徐半生不由得皱起眉头。
李修平笑着道:“没事,说起来我到华阳宗这么久了,也该去拜见诸位长老了。”
徐半生便只能停下脚步,目送李修平走入大殿之中,彻底没了踪影之后,才开口问道:“两位师兄,关于李师弟的安排,大长老可有什么说法?”
两名弟子笑着摇头道:“我们只负责传达命令,其他事情一概不知,还请徐师弟能够理解。”
徐半生点了点头,又看了一眼大殿之后,走向一旁,等待着李修平出来。
大殿之中,李修平独自走入,无数华阳宗长老比肩而坐,威严庄重。
即便是面对元婴期强者,李修平也能平视而论,不卑不亢,但此刻,少年心中却莫名有一丝忐忑。
少年对着这些长老一一行礼,朗声道:“弟子李修平,见过诸位长老。”
看着这般年纪、这种处境,依旧能处之泰然的少年,不少人不免暗暗赞叹,同时又不免心生惋惜。
这样的一个孩子,怎么就没有灵根呢。
“李修平,本座早就听过你了,这一路上表现不错,不损我华阳宗威严。”主位上,一个身形高大的老人当先开口。
李修平急忙道:“弟子所为,只是自保,只希望不会给宗门带来祸端才好,实不敢当大长老如此称赞。”
老人点了点头,又问道:“听闻你不铸剑?”
李修平这一次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思索。
铸剑这件事对华阳宗来说,至关重要,或者说对任何宗门来说,都至关重要,不然当初在青阳县,也不会有那么多仙门世家的强者堵在他的门前。
铸不铸剑这件事,取决于自己到底能不能成功筑基,所以现在李修平有两个选择。
第一,就像当初在青阳县那样,直接表明自己不铸剑,至于如何说,只需要说是欧冶先生立下的规矩就行。
这样一来,对整个华阳宗来说,他将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其他的先不说,能不能留在华阳宗,都是问题。
第二,实话实说,将自己不铸剑的原因说清楚,表明自己一旦筑基,就可以为华阳宗铸剑。
这样一来,或许可以借助整个华阳宗的力量,帮他筑基,毕竟越早筑基,对华阳宗就越有利。而有整个华阳宗帮助,在筑基这件事上,也会比他自己一个人摸索要好很多。
加上自己如今反正已经来到了华阳宗,已经算是华阳宗的一份子,那么关于自己不能铸剑这件事,直接说清楚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所以这种选择对李修平来说,并不难。
实话实说,对自己有利,最起码自己在华阳宗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身份,今后需要动用一些宗门资源的时候,也会更加方便,就比如前往藏书楼的资格。
打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