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刚过,山里的气温就有了明显的变化。
天气大多时候也都是阴沉沉的,许久都不得见一次日光,大人小孩们都开始加了厚衣裳,去学校的孩子们也会各自提着一个小火盆。
时间到了1995年12月24日,农历冬月初三。
前世的时候,今天可是很多学生的狂欢日,夜晚尤其热闹。不过这个时候大家可还没有这习惯,山里的村民们更没有。
今天老李家气氛有些伤感,因为高大民说要回去了,出来这么多天,实在是挂念家里的老伴。
之前姥爷在家里的时候,李秋寒也不过就是觉得多加了双碗筷,晚上可以和姥爷聊聊以前的日子而已。现在听说高大民要回去了,也很舍不得。
李静几人更伤心,这几天姥爷在家里,他们可是很开心的,有时候还能从高大民那里要来零花钱。李芸就经常到高大民那里要零花钱,一去一个准,但她从不一个人去,每次都带上李宝珠,就说是李宝珠想吃糖了。
李宝珠可不知道这个,只是每次得了糖吃,对高大民也很黏,高大民很喜欢这个小外孙,每次出门去玩都会带着。
吃过早饭,高大民便跟高玉梅说该回去了,高玉梅实在是舍不得老父亲,便又留住了一天。
高大民拗不过女儿,只得答应。晚上,李明财去村里买了一只麻鸭回来,家里没啥好的了,只能以此来招待老丈人最后一天的晚餐。
高大民看见又肥又大的麻鸭,顿时来了兴致,说晚上给大家做烤鸭吃。李秋寒可不知道高大民还有这手艺,前世的时候,李树根自记事起,就没见过这姥爷,这一世也不知道啥缘故,也从没吃过。
但高玉梅和李明财显然是知道,家里就连烤鸭子的炉子都有,不过也是只能烤一只的那种小炉子。
李秋寒有心想学,就帮着高大民打下手,然后有不明白的地方就问,记不住的就悄悄写下来,他可是想着要是学会了,以后就能经常吃了。在家里的时候,高大民的儿子女儿们都只觉得这就是一道厨房里的菜,而且鸭子也不是经常能买得起,都没有想学的意思。
高大民现在看李秋寒这么有兴趣,心里高兴,他可是觉得这是一门好技术,村里哪家要是有红白事的时候,都会请他专门去做这烤鸭。
更何况前世的时候,那些烤鸭,鸭脖子,鸭翅卖得可是很火爆的,学会了不光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这也是一门挣钱的营生啊。他不知道前世那些卖烤鸭的具体可以挣多少钱,但绝对是可以养家糊口的。
再说现在家里除了自己每个月有200块的工资收入,其它的收入好像还真没有。
香味四溢,金黄色的烤鸭让人垂涎欲滴,李秋寒不由得咽了一下口水,李铮是个不争气的娃,口水都流出来了,李静就笑他,惹得他满脸通红。
小男孩面皮薄,不经逗。
现在家里一改以前面黄肌瘦的面貌,李宝珠的脸都开始变圆润了,李秋寒最就是捏她的脸,特舒服。
李秋寒到底还是小瞧了高大民的手艺,等到吃的时候才发现特好吃,一只六斤多重的大肥鸭,吃得一点都不剩,李秋寒他们几个小的,个个吃得满嘴是油。
高大民看见外孙们都非常喜欢吃自己做的烤鸭,吃饭的时候更是多喝了两杯酒,欢喜得很。
“爸,妈,你们来一下,我跟你们商量个事。”
李秋寒神秘兮兮地拉着李明财老两口就往老屋那边走去,李静想去听,被李秋寒撵走了,满脸的委屈。
我长大了好不?你们有事我咋个就不能听了?
李静总觉得自己长大了,该为家里分担了。
“儿子,啥事?搞这么神秘。”高玉梅不解地问道,李明财也是一脸疑惑。
“爸,妈,你们觉得姥爷做的烤鸭咋样?”
“好吃呗,还能咋样。”
“再想想。”
“有话就快说,我还要去洗碗嘞。”
“爸,妈,你们觉得姥爷做的这烤鸭拿去城里卖咋样?”
李明财前段时间是经常去县城的,听儿子这么一说,沉下心来陷入了思考,双眼越来越明亮。高玉梅还是不明所以,但看见自家男人和儿子都是满眼放光的样子,只觉得这事不简单,也很期待。
“这个可以做,一会我去和你姥爷说说。”
老子不愧是老子,做事就是不一样。李明财有了前段时间进城做买卖的经历,现在也有些不甘心伺候地里的那几亩田地了。
“爸,叫上妈一起去。”
高玉梅感觉自己成了多余的,心里吃味,你父子俩就看不见我这么个大活人吗?都不问问我的意见,是老娘我管不住你们了?
但最终也没说啥,毕竟涉及家里的生存大计,高玉梅心里自我安慰一番也就过去了。
李秋寒不知道老爹老娘是怎么跟高大民说的,只是自那以后,高大民也没再说要回去了。李静他们几个小的不知道缘由,只晓得姥爷不走了,个个都欢呼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