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我晚上睡觉都睡不安稳。因此,我打算如建大屋一般,沿着沈村要害,修建城堡,军民两用,再兼之招募壮丁,训练民团以图自保,抵御倭寇……”
说到这里,赵越连忙保证:“放心,如今天下景平,在下还没有招兵买马造反的打算。”
薛芳和戚继光闻言面sè都有些悻悻,显然他们刚才是如此想了。
但是这中间还有许多麻烦,薛芳就迟疑道:“那赵贤弟是打算?”
赵越笑了笑问戚继光说:“如今天下卫所疲惫,吃空饷喝兵血之事比比皆是……别误会,我不是想讽刺什么。我只是想说,如果把民团算在这卫所空饷中,不知道是否可行?”
戚继光脸上一阵为难,好半天才在赵越期待的目光中很泄气的叹了一口气,无奈的点了点头,有气无力道:“那些人恨不能把下面当兵的血都喝干了,谁管这点卯时谁是谁……赵大哥这事儿的确好办,待小弟回去,随便拉过一个营头,补进去一个虚名的百户,再以监视倭寇之名,将哨所建立在沈村,也就是了。”
戚继光这番话倒是叫赵越小吃一惊,他本来已经做好了连哄带骗的准备,是说什么也要建立一支保护自己未来产业的武装力量。
之所以赵越起了这个念头,说实话还是因为那一次倭寇的事情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这个时代不是法制社会,虽然未来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是最起码大部分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的。可是明朝不行,倭寇横行的沿海更不行!
如果赵越没有记错,嘉靖时期明朝的军队注意力都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倭寇对于明朝的统治者而言,无非是“疥癣之疾”无关痛痒。虽然事后证明他们预想错了,并开始把力量偏重东南一带,可那都是多少年后的事情了。起码赵越是等不起了,更何况,财帛动人心,这一次赵越拍卖玻璃方子,固然是为了最短的时间筹措资金,也是为了分散风险。但是谁也保不准没有其他的意外。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正因为这些担心,赵越一开始就想到要加强自我保护,乌龟流算什么!天大地大,自己的性命最大!我怕死怎么了?
所以他很担心戚继光会一口回绝,但是却没有想到这位小戚将军只是稍微一犹豫就痛快答应……
咦?这还是历史上的那个民族英雄吗?
英雄不都应该刚毅正直,刚直不阿,公正廉明,眼里不róu半点沙子……可是这出卖国家利益,钻国家空子的事情,似乎怎么也都不是大英雄该做的吧?
赵越一愣,心说这孩子该不会是被我带坏了吧。
不过稍一愣神,赵越就忽然想到一点,或许这个圆滑变通的少年,才是历史上那个大英雄的本来面目!
其实赵越早该知道戚继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在他的记忆中,明朝的名将,除了一个戚继光之外,同时期还有一个叫俞大猷的人。
俞大猷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人,生于弘治十六年。
这个人同样也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儒将。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相比之下,看起来倒是比戚继光要厉害的多。
不过令人感到折弯叹息的是,俞大猷历任明代三朝,可谓是一生坎坷。
戎马生涯四十七年!
“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
其间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一生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
《明史·俞大猷传》曰:“大猷负奇志”,“忠诚许国,老而弥笃”。
而戚继光呢?
其一生可谓是一帆风顺,剿倭寇,出蓟镇,年迈之后依然被朝廷委以重任,派到广州坐镇一方!如果不是自己提出要荣归故里,说不到最后要来一个“病故于任上”,来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此一对比,就足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戚继光不是圆滑世故,知晓变通。而是一个与俞大猷一样耿直顽固的人,恐怕也不会锦衣还乡“寿终正寝”了。
想到这里,赵越再看戚继光的眼神就有些变化了。
而赵越的表情变化落在戚继光的眼中,他却是误会自己提出的意见赵越不满意,于是又为难的说道:“如果赵大哥愿意,小弟愿意担保大哥一个营职,不过如此一来就入了军户,却是不美……”
薛芳一旁忽然笑道:“这又有何难,赵贤弟的大舅子不正好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吗?”
啊?!
赵越猛地瞪大了眼睛,疑huò的问道:“谁是我大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