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奕清这边忙忙碌碌,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做,总算是将要来蒙学里进学启蒙的人数名字都登记完了。
芹婶端着饭菜过来,“就知道你们没空做饭,我多做了些,不是什么好菜,你们将就着吃吧。”
肖诚英和罗奕清一看,就知道芹婶是在自谦了。
四菜一汤,而且两个大荤菜,两个素菜,一个肉汤,这已然是十分丰盛。
肖诚英嗔怪道,“芹婶您这也太客气了。”
芹婶反过来瞪了回去道,“是你们跟我客气!赶紧吃吧,吃完碗筷放在这儿,我一会过来收,可不许洗啊,不然我可要生气的。”
肖诚英和罗奕清都很是无奈,反倒是罗奕淳,一边揉着手腕一边道,“大哥,大嫂,咱们就别跟芹婶瞎客气了,大家都是邻里街坊的,反正都算是一家人了,哪里还需要计较这么多。”
方才他可是帮着登记了不少人的信息,写得手腕都有些酸了。
芹婶笑着道,“就是,你们啊,还不如小淳这么小个人活得明白。”
罗奕溪眼巴巴地看着罗奕清和肖诚英,“大哥,大嫂,我饿。”
罗奕清和肖诚英:……
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跟芹婶道谢一声,便不再客气,和弟弟妹妹一起坐在院门后临时搬过来的案桌上吃了饭。
吃完,他们也真的没洗,不过罗奕淳和罗奕溪倒是很懂事儿,帮着收好碗筷放进食盒里,给芹婶提过去了。
肖诚英一边翻看着手里登记进学的名单信息,一边跟罗奕清道,“现在初步计算就是一百四十三名蒙童,这么多人,你一个人教导得过来吗?”
罗奕清笑笑,“可以,不过需要安排一番。”
他一个人全都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需要给这些蒙童分层次,同一学识层次的学生们一个班,然后让那些已经来他这里进学过一段时间的学生当小先生,给刚刚进学的孩子们启蒙。
如此一来,既锻炼最开始过来启蒙的那些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处事能力,也能让罗奕清一个人都给这么多孩子们启蒙。
同时,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纵然日后他科举考中,需要离开洛河镇,但有了这样的一批能自我学习,相互教导的孩子,他们未来也能变得十分不同!
而罗奕清原本的想法便是如此而已。
真让他当一个传道解惑的先生,他自认自己如今还不到火候,没这个能力教导这些孩子一辈子。
当然,若是其中有适合科举,需要进镇上书院,甚至是县衙书院读书的,他也能帮助他们考进去,甚至还能出束脩供他们读书。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先看看这些孩子们各自的资质再说吧。
肖诚英点头,想到下坪村的孩子们,便道,“我呢,想着说要不给学堂请几个夫子过来,就算你不在了,他们也能将学堂继续开下去。”
罗奕清无奈道,“你是打算开一家书院吗?”
肖诚英愣了愣,摇了摇头,不过随后她停住,想了想,道,“也不是不可以。”
罗奕清叹气道,“可《大宁国律》规定,私人要开设书院,需要开设者具有传道解惑之才,你要是想开书院,那你这个出资人就要去衙门考试了。”
而且考的还是那种比科举要难百倍的院长试。
“没有经过院长试考核的人是不能开设书院的。”
因此,大宁大多的书院都是朝廷设立的官家书院,而官家书院,束脩都是全国统一的,无论贫富,都可以上,只要符合相应条件便可。
肖诚英懵了,她还真不知道这个。
当初她怼罗三婶的律法那都是前世她听官宦女眷圈子里的人议论京中哪家新晋寒门新贵因为已经出了五服的亲戚如何如何,然后才好奇打听了一下,如此才知道的。
可她真没有通读过《大宁国律》,之前罗奕清还让她抽空多看看,可她一直都忙忙碌碌,也没空看,现在看来,自己还真是要抽空将这《大宁国律》给彻底通读一遍了。
肖诚英叹息,“那我们现在也只能这样了。”
罗奕清笑,“放心吧,启蒙学堂倒是不需要衙门考核,你若是找想找几位夫子过来启蒙,那倒是还可以。”
“只是呢,这启蒙学堂只能给孩子们启蒙,可不能再多教,若是需要深入教学,那就必须办书院。”
肖诚英好奇,“那岂不是有空子吗?衙门还能知道哪个启蒙学堂里教的是不是启蒙的啊?”
罗奕清无奈,“县衙有学监,镇衙有学督,府城有学正,这些可都是监督各处百姓有无私下开设书院的人。”
他们的学识可不是真的差,只是担任了这样的职务罢了。
甚至有些清贵之家出身的人,入仕的目的就是要当礼部尚书,内阁监学阁臣。
而非当什么内阁首辅,次辅之类的权臣。
“大宁历经数百年,历史上可有不少杰出的监学阁臣,他们一生为了大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