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
[37]“丞相”二句:《隋书高颎传》:“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
[38]“大学馆”二句:《三辅黄图》曰:“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雍容揖让,论议槐下。”
[39]“真乃”二句:谓太学里的学生都是国家之栋梁。天上灵星,《春秋说题辞》:“槐木者,虚星之精。”国家乔木,槐安国以槐树为社树,国家寄托在槐树,故云。
[40]“树在”四句:谓要学习周武王种槐试神之法,为国家选拔人材。《太公金匮》载:“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太公请树槐于王门内,有益者入,无益者距之。”
[41]“声闻”四句:意即像齐景公那样用严明的号令去维护大槐安国的利益,建立国家的法度。《晏子春秋》曰:“齐景公有所爱槐。使人守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
[42]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
[43]彤闱:朱漆宫门,借指宫廷。
[44]丹陛:宫殿的台阶。
[45]同:指和平、安定。《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郑玄注:“同,犹和也,平也。”
[46]行潦:沟中的流水。
[47]漏网之鲸:指法网严密。
[48]玄驹:黑色小马,或谓良马名。亦作“玄蚼”,蚁的别名。此处用意双关。
[49]槐棘:《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
[50]封壤:疆域;疆界。
[51]弘敞:亦作“弘惝”,高大宽敞。
[52]“日华”句:日华,太阳的光华。承露掌,汉武帝迷信神仙,于建章宫筑神明台,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
[53]大块:大自然;大地。《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
[54]区区:小;少。形容微不足道。这里是自称的谦词。
[55]沙堤:唐代专为宰相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于子城东街,名曰沙堤。”
[56]绛帻:红色头巾。汉代宿卫之士着绛帻,传鸡唱。见《汉官仪》。后泛指传更报晓者之服色。
[57]烦:繁多;繁杂。《书说命中》:“礼烦则乱,事神则难。”唐刘知几《史通载言》:“言事相兼,烦省合理。”
[58]薇垣:唐开元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简称微垣。元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
[59]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贵族的礼服。
[60]巡历:巡行视察。
[61]秕:粟之空瘪者。
[62]参看本出“行磨周天”注释。
[63]听海中雷:《符子》:“东海有鳌焉,冠蓬莱而浮于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没而下潜于重泉。有红蚁者闻而悦之,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月余日,鳌潜未出。群蚁将反,遇长风激浪,崇涛万仞,海水沸,地雷震。群蚁曰:‘此将鳌之作也。’数日,风止雷默,海中隐如岳,其高概天,或游而西。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巅,归伏乎窟穴也。此乃物我之适,自己而然,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64]贫忙:犹穷忙。
[65]楼桑:汉末刘备的故里名。在今河北省涿县境。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少时,宅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如车盖。备与诸小儿在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后称此地为楼桑里。
[66]丛祠:建在丛林中的神庙。《史记陈涉世家》:“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司马贞索隐引《战国策》高诱注:“丛祠,神祠也。丛,树也。”
[67]后土:指土神或地神。亦指祀土地神的社坛。
[68]“一线”二句:清马骕《绎史》卷八六注引《冲波传》:“孔子去卫,适陈。途中见二女采桑。子曰:‘南枝窈窕北枝长。’答曰:‘夫子在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着来问我采桑娘。’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珠,乃释其厄。夫子不能。使回、赐返问之。其家谬言:‘女出外。’以一瓜献二子。子贡曰:‘瓜,子在内也。’女乃出,语曰:‘用蜜涂珠,丝将系蚁,蚁将系丝如不肯过,用烟熏之。’子依其言,乃能穿之。于是绝粮七日。”这里借指宫室的回环曲折。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