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脱稍鬼:骗子,“脱”即脱空之意,掉弄玄虚之义;
[11]着:遇、值。
[12]衣食父母:指得以仰赖为生的人。
[13]酒肉弟兄:同“酒肉朋友”,常在一起吃喝的朋友,亦指只在吃喝上来往交际的朋友。
[14]败子:败家之子,不务正业、挥霍家产、使家庭破落的子弟。
[15]俫:元时称供使唤的小厮,引申为对人带有轻蔑意味的称呼。
[16]圆泛:形容极圆。这里有圆滑之意。
[17]胡蘸:相当于“胡扯”,这里是到处沾光的意思。
[18]犯夜:违禁夜行。
[19]“我东人”句:东人,东家,主人。旧时雇工、佃户、幕僚对雇主、田主、上司的称呼。耍子,玩耍。
[20]“有酒”二句:大意是有酒喝可以使人一见如故,无钱交往即使老朋友也如同新识。《史记邹阳传》引其《狱中上书》:“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说有的人相处到老,如同新识;有的人偶然相遇,却一见如故。
[21]“争奈”二句:无奈门客都离孟尝君而去,我也如韩信般失意而独醉于淮阴之市中。“孟尝”即孟尝君田文,淮阴即淮阴侯韩信,《史记》二人皆有传。上句云周、田朋友之离去,下句以韩信微时自况。
[22]直恁:犹言竟然如此。
[23]期程:时间和路程。
[24]半盏河清:比喻盛世不长。“河清”,黄河水浊,少有清时,古人以“河清”为升平祥瑞的象征。
[25]“了”句:扌弃,甘愿之辞,舍弃,豁出。刘伶,《晋书刘伶传》:“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26]“道的个”二句:意谓自己一事无成的原因是一直将杜康(酒)当作圣人一样来供奉。杜康:传说为最早造酒的人。《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
[27]“头直下”句:直下,垂直向下;向下。衣褃,腋下的衣缝。指挂肩或腰身。
[28]“难道”句:反用屈原《渔父》“举世皆醉我独醒”之意。
[29]酒注子:酌酒用的壶。
[30]打眼睛:“打眼目”意,显眼,容易引人注意。
[31]哩嗹花罗:小曲之和声。这里是小曲之代称。
[32]孤鲁子头:意指下文“只脚跪、嗑连二头”和“唱哩罗嗹”等,疑为乞丐乞讨的一种方式。
[33]孤老院:原指旧时收容贫苦孤独的老年人的机构,故而下文就这一层意思说“贫子行处”。
[34]表子:旧时指妓女。
[35]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36]酩酊:大醉貌。
[37]“饮中仙”句:意思说“饮中八仙”之中也有个酒醉逃禅的人。杜甫《饮中八仙歌》,诗中写李白等八人嗜酒善饮,其中“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描写苏晋醉中逃禅。逃禅:逃出禅戒。仇兆鳌注:“逃禅,犹云逃墨逃杨,是逃而出,非逃而入。”
[38]“长斋绣佛”句:长斋,谓佛教徒长期坚持过午不食。后多指长期素食。绣佛,用彩色丝线绣成的佛像。
[39]鞭影:马鞭的影子。
[40]黄龙喝棒:《五灯会元》记载:宋龙兴府黄龙惠南,问:“德山棒,临济喝,直至如今,少人拈掇。请师拈掇。”师曰:“千钧之弩,不为鼷鼠而发机。”曰:“作家宗师,今朝有在。”师便喝,僧礼拜。
[41]上方: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评析:
本出溜二、沙三登场,写他们受请后前来为淳于棼消遣解闷,承接《侠概》出中淳于棼请溜二、沙三玩耍以解苦闷的内容。
溜二、沙三乃“钻懒帮闲”之流,极擅长逗人开心,在扬州城是出了名的游手好闲之徒。汤显祖结合人物的身份,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在剧中,一方面这两个人物于其中插科打诨,如开头“字字双”两曲,溜二、沙三先后登场,自报家门,“有酒旧倾盖,无钱新白头”,“好姐姐”曲“玲珑剔透,人前打眼睛。随尊兴,哩嗹花罗能堪听,孤鲁子头嗑得精”,全用俗语俚言,村夫无赖声口;另一方面,溜二、沙三在剧中构建情节,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淳于棼休官在家,周弁、田子华又辞别而去,心情自然十分落寞,整日只能以酒为伴。淳于棼想起他们,便派家奴去请来“捧场”,此二人一到,果能使淳于棼忘忧;溜二、沙三便乘机邀淳于棼去孝感寺盂兰大会听经、寻消遣,联系上一出国母派人去人间择婿,这才生发出下一出的“偶见”。
本出人物语言的运用极富个性化特色,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