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上林赋》:指司马相如《上林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
[61]京兆:官名。汉代管辖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相当于郡太守。后因以称京都地区的行政长官。田子华后来做南柯司农,代理太守。
[62]“飘飘”二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
[63]讲武:讲习武事。《国语周语上》:“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韦昭注:“讲,习也。”
[64]龙韬:太公望兵法《六韬》之一。泛指兵法、战略。唐钱起《送崔校书从军》诗:“宁惟玉剑报知己,更有《龙韬》佐师律。”
[65]密札札:稠密的样子。
[66]“就里”句:就里,个中;内中。《隋书礼仪志七》:“开皇中,就里欲生分别,故衣重宗彝,裳重黼黻。”兵机,用兵的机谋;军事机要。
[67]悉索:象声词。
[68]获铎:喧闹,慌乱。
[69]唳嘹:形容声音响亮而凄清。《天雨花》第十六回:“只见天边一群鸿雁,自南而北,唳嘹高飞。”
[70]矟:《六十种曲》本《南柯记》误作“稍”,据万历本改作“矟”。矟,古代兵器。长矛,槊。
[71]齐臻臻:整齐貌。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齐臻臻鴈行班排,密匝匝鱼鳞似亚。”
[72]缴:缠绕;扭转。
[73]撒袋:盛弓和箭的袋。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左右,与我拾将那枝箭来,插在我这撒袋中。”
[74]扬疾:谓大吵大闹。金元方言有“畅叫扬疾”、“畅叫扬疾”,“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之意。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三折:“我可也不和你畅叫扬疾,谁共你磕牙抖嘴。”亦省作“畅叫”。
[75]咍咍:欢笑貌。明高濂《玉簪记南侵》:“我这里笑咍咍把弓刀整。”
[76]洬泠泠:模画声音。洬: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77]打孩孩:即金元方言“台孩”,形容器宇轩昂,精神焕发。
[78]猛:别,不要。
[79]杀获:斩杀捕获。汉班固《西都赋》:“览山川之体势,观三军之杀获。”
[80]穷暴:穷困;贫寒。
[81]罗唣:骚扰;吵闹。
[82]分例:常规。
[83]沾:通“觇”,观看;观察。《礼记檀弓下》:“我丧也斯沾”。郑玄注:“沾,读曰‘觇’。觇,视也。”
[84]曾济齐师学阵图:《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司马穰苴曾为齐景公抵抗燕晋的侵略。后人编有《司马穰苴兵法》,此处借以说明槐安国围猎正是演练阵法。
评析:
本出写槐安国君臣前往龟山畋猎演武之事。蚁王得知南柯遭檀萝国侵搅,便听从右相的建议,以田猎之名往龟山演阵练兵,驸马淳于棼、右相段功、司隶校尉周弁、处士田子华皆侍从之。
全出由九支曲子组成,开头以“宝鼎现”曲写槐安国君臣商议举行畋猎事宜,右相段功陈述蚁国历来征战与田猎之事,“南郡偶然边报”,“诸邦蚁伏尽无虞,惟有檀萝费裁划”、“畋猎龟山,以讲武事”等语,点出了畋猎的目的在于备战,并历数“汉乾封元年”、“晋太元中”、“南齐朝”、“元魏天安元年”、“东魏武定四年”等蝼蚁征伐畋猎之事,以为借鉴仿效,艺术上多用铺陈描写。接以“好事近”与“千秋岁”四支曲子详细描写畋猎场景。第一支“好事近”写打猎的浩大声势,两支“千秋岁”写打猎中追杀猎物与演阵场景:“接着的剽,踏着的捣,骑和步,横叉直钞”,“钯儿罩,枪儿照”,不仅展现畋猎紧张场面,也说明槐安国兵士的勇猛。在打围的间隙,作者又从闲处着笔,插入田子华向蚁王上《大槐安国龟山大猎赋》一段,使本出情节张弛相间。赋中极尽铺排之能事,引经据典,借畋猎歌颂太平盛世,给蚁王打猎增光添彩,烘托出蚁王对文治武功踌躇满志的欢心。“越恁好”至“尾声”四曲则写打围归去情景,既有满载而归的喜悦,更包含汤显祖对此时大槐安国君圣臣贤,与民同乐的和平景象的歌颂,最后,曲终奏雅,再以“暗藏着观兵演哨”将这次备战的主题点出。结尾以国王与身边大臣商议南柯一事,既回应开头南柯被扰之事,也为第十七出《议守》中淳于棼升任南柯太守作了铺垫。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