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寒又是摸了摸下巴,恍惚间,竟然回忆起曾经小学时照着拼音读书的感觉。
“轰!”
“那不是,天下人都可以读书!”
朱标的眼中闪过一抹火热,周身更是一震,便是直接拉住萧寒的胳膊说道。
“对啊。”
“就是为了天下人都可以读书。”
萧寒点了点头,又是指着书上的拼音说道:“只要你能学会这些拼音,认识这些字母,哪怕没有教书先生,照样可以读书识字,毕竟,认识这几个拼音,比起我大明,比起我大明数以万计的字来说,哪个更好记一点?”
废话。
肯定是洪武拼音,毕竟,一共只有二十六个拼音字母,就算是没有读过书的百姓,多看几遍,也可以牢记于心。
况且,若是洪武拼音,真的可以传檄天下,那与洪武拼音配套的洪武字典,也就该准备出世了。
洪武字典,早在萧寒研究洪武拼音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思索。
因为,大明不与士大夫共天下,而是与百姓共天下。
但自古以来,士大夫可以垄断权力,把控各朝朝堂,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垄断了知识,毕竟,众所周知,虽然朝廷在隋唐之后,便开始向天下人开恩科,让天下人都有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以读书改变自身命运。
但是读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想要读书,你首先得有书吧?
有了书,你还得认识字吧?
自印刷术普及以来,书这种东西虽然依旧价值不菲,但已经不像古时那般难以触及,稍微殷实一点的家庭,如果咬咬牙,从口粮中省一省,该是能弄到一些印刷的儒学经典。
但是
光有书没用啊!
你不认识字,给你书也是干看着,所以,有了书,不识字,百姓能怎么办?
请教书先生?
呵呵。
买书都是节衣缩食,哪来的银子,再去请个教书先生?
而且,你以为教书先生很廉价?
就拿现在的宋濂,来打个比方,他曾经讲述自己少年时读书艰辛,埋头苦学。
但现在想想,其实宋濂起码还算是幸运,毕竟,能认识字,就算不是氏族,也算是半个寒门了。
但别忘了,寒门是败落,但与百姓之间,人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科举明面上是给天下百姓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但实际上充其量不过是给寒门儒生一个机会罢了。
至少平头老百姓,还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而普通百姓,在不走造反这种极端路线的情况下,想要出人头地,基本上没可能,除非你家的祖坟上真的能冒起青烟。
在官府的打压下,还能够从商积攒家资,靠着积攒的家资,读书识字,才有可能步入朝堂。
但是,商人从政,向来是大忌,就比如眼前的洪武朝,商人之子,或者是商人,可以做官,但大多都是最底层,手中压根没权利,几乎是没有晋升的可能。
况且,这几步下来,哪一步不是难如登天?
但是现在不同了,如果洪武拼音与洪武字典真的能够面世,那真的可以让天下百姓都认识字,至少能跨过积攒家资这一步。
虽然,依旧艰难,但起码在士大夫的知识垄断下,开了一个口子,而若是这个口子开的好,那便是一股洪流,彻底淹没天下。从而打破垄断。
“若是这天下都是读书人,那读书人就没了优越感,更多了一份紧张。”
“只不过,这想要推广,可比改革货币交易体系,要更加困难。”
朱棡接过朱标手中的书,又是看向萧寒摇了摇头道:“一个不慎,便可能造成朝廷动荡,毕竟,哪个读书人没有私心,谁想让天下的人都读得起书?”
“有,但不多。”
“这天下的读书人有九成,应该都会反对,就连老爷子,都有可能反对。”
朱樉也是站了出来,点了点头道:“毕竟,天下以粮食为本,朝廷也以粮为本,若是天下的百姓都去读书,荒废了田亩,才是真正的于国不利。”
“你这会儿倒还挺聪明?”
“平常怎么不见你动脑子?”
萧寒倒是高看了朱樉一眼,而这个问题,的确很尖锐,但也不是不能破局。
“身为皇子,大明亲王,一切都要以天下为重,以江山社稷为重。”
朱樉白了一眼萧寒,便是开口说道。
“没错。”
“如果真的让天下人都读书。”
“那在天下,就有可能升起一场动荡,读书出人头地,科考当官,就不用再种地,但没有人种地,吃什么?”
朱标也是点了点头说道。
这是为了大局所想,并不是说百姓读书就不好,相反,朱标更希望百姓可以读书,但在这一切的前提下,田亩不能荒废,要不然,这便是下下策。
“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