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微微思索,便是看向萧寒问道。
“曹国公李文忠。”
萧寒想都没想,便是将朱元璋的大外甥推了出来道。
“我?”
所有大臣的目光投向了李文忠,李文忠便是指了指自己,有点难以置信道。
“准。”
朱元璋又是思索片刻,方才点了点头道:“即日起,李文忠领大都督一职,总揽大都督府。”
“至于,肃宁侯领中书省左丞相一职,总领中书省以及六部。”
朱元璋的眼眸,又是看向萧寒,微微点头道。
现在朝廷的颜面,已经架在了空中,朱元璋不能反悔,所以,必须先行任命萧寒为中书省左丞相,但等过个几日,萧寒辞去中书省左丞相一职,胡惟庸就还是中书省的一把手。
反正,等到了坤宁宫,朱元璋都不用开口,马皇后都能骂死萧寒。
“谢陛下圣恩。”
“微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萧寒与李文忠同时躬身领旨谢恩道。
“陛下圣明。”
胡惟庸的拳头紧紧攥起,但却不得不看向朱元璋祝贺道。
那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得出来,胡惟庸比杨宪要强很多,至少不会蠢到出来找萧寒的事。
“陛下,老臣有奏。”
一直没有开口的魏国公徐达,却是自李善长的身边走过,看向龙椅上的朱元璋拱手道。
朱元璋有点诧异的看了一眼徐达,便是摆了摆手。
“奏。”
王景弘当即高声道。
“启禀陛下,臣欲请辞中书省右丞相一职,还请陛下恩准。”
徐达不卑不亢的看向朱元璋躬身道。
徐达话音落下,朝臣们又是齐齐看向徐达,人已经麻了,这是想干嘛?
今日,难不成想来一场大换血?
要不然,先是李善长,后又是徐达?
这是商量好的?
那你直接宣读圣旨啊?
还非得出来商议一下?
“天德,你又出来凑什么热闹,难不成,你也老迈,不能处理国事?”
朱元璋倒是没好气的看向徐达道。
徐达与朱元璋年纪相仿,差不了几岁,更是正值壮年,不想着发光发热,只想摸鱼,朱元璋怎么可能愿意?
“启奏陛下。”
“老臣之女与肃宁侯有一纸婚约,所以,老臣不便担任中书省右丞相一职。”
徐达却是有理有据的看向朱元璋道。
那这话一出口,朝臣基本就都明白了徐达的意思。
那就是两家之间有姻亲,那徐达更是萧寒的老岳父,那这相当于父子把持中书省。
所以,为了避免老朱猜忌,徐达才主动请辞中书省右丞相。
“嗯。”
“天德,那你准备举荐谁?”
朱元璋眉头一挑的看向徐达,方才轻声道。
徐达的话,十分能有一分真,那就不错了,毕竟,徐达早就不想干这个右丞相了,而且,这是人尽皆知之事,只不过是现在找出了个理由,要不然,徐达还得憋回去,想要请辞,哪有那么容易?
你以为是在市场上买菜不成,还能商量着来?
这不得按照朝廷局势,从大局考虑?
可朱元璋又是想了想,徐达或许做的没错,毕竟,李善长的时代已经落幕,中书省新人换旧人,这就已经相当于朝廷大洗牌,所以,再将徐达留在中书省,便是有点不合适了,那倒不如随了徐达的意思,让他退了吧,免得日后又整出来幺蛾子。
但是有句老话说的好,想退可以,你得给咱找个人顶上来,要不然,中书省一旦瘫痪,那朝廷绝对会掀起一场动荡,所以,哪怕是六步出了问题,中书省都不能出问题,至少现在不能。
“启禀陛下,老臣觉得,不管是左丞胡惟庸,还是右丞汪广洋,都可以作为中书省右丞相,但究竟是谁,还请陛下圣裁。”
徐达想都没想,便是指向了胡惟庸和汪广洋,同时,看向朱元璋说道。
做了这么多年的兄弟,你这个老小子的心思,咱徐天德看的那叫一个门清,所以,决定权还在你手上,剩下的事,咱徐天德可管不过来。
所以,究竟是胡惟庸为相,还是汪广洋为相,都在老朱的一念之间。
毕竟,右丞相,那也是丞相!
果不其然,徐达话音落下,胡惟庸与汪广洋的眼中,皆是闪过一抹神采,毕竟,若是没有萧寒的插足,中书省的左右丞相,未来就是他们二人,虽然右丞相的权力,始终是不及左丞相,但也聊胜于无。
反正,只要能登上丞相之位,日后中书省作出调整,右丞相调任左丞相,也不是没有之事。
但这两位皆是心思缜密之辈,虽然论及城府,汪广洋差了胡惟庸不止一筹,可始终也是文臣之中的佼佼者,自然不会出来争夺,毕竟,前车之鉴的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