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沈知知这么一说,沈建君开始心动了。
实际上,不止沈建君,连一旁的沈建秀也是心动不已。
只是她孩子还小,不像姐姐家除了有姐夫帮忙,还有几个孩子帮忙,老爷子们又刚给了两百块的棺材本儿帮忙……
沈建秀悄悄叹了口气。
自己看来是没那个能做买卖的本事了。
她胆子本来就小,即便这两年有不少人出去做买卖赚大钱,可回想起之前不好的黑色时代,沈建秀,她到底还是没那个胆子!
在沈知知的计划里。
只要沈建君和沈建秀这两门亲戚是个好的,她都愿意拉两家一把!
人都是群居动物,都喜欢热闹,她也不例外。
给沈建君家支完招儿,低头看到神情低落的沈建秀,沈知知眼珠子一转,继续说道:
“大姑你们先去做一段时间炒饭摊子看看情况,要是情况还可以,尽快租个铺子,这样可以做得更多,赚得也更多。
等大姑家铺子支起来,小姑就把小雨妹妹送去学校,自己在大姑家铺子门口支个摊儿。
比如夏天支个冷饮摊儿,冬天支个热汤摊儿之类的,不仅可以节约铺面,还可以带动店里的生意,一举两得!”
忙碌的沈建秀闻言,猛地抬起头看向她,眼睛亮闪闪的,不敢置信地反问:“可以吗?”
一句话功夫不到,沈建秀又低下头去,极其不自信地摆摆手:“算了算了!我没你大姑能力强,做不来买卖,还是算了算了。”
沈知知和沈建君相互一对视。
看来自家小姑(小妹)还是一如既往不自信。
到底一同认识好几十年,还是沈建君了解自家亲妹,直接替她敲定下来。
“有什么干不来的?你等着,等我们在县里站稳脚跟儿,到时候你再来支摊儿,有我和你姐夫帮忙,我就不信这摊儿支不起来。”
有了沈建君这句话,沈建秀嘴上虽没说什么,心里到底松了一口气。
一顿饭的功夫,三人很快敲定下来。
趁着吃饭的时候,沈建君把她这主意告诉了大家。
老两口是吃过她做的各种炒饭,味道还不错,要是在外面,饿狠了他们也宁愿多花一个钱吃一份,当然没有不同意的。
至于大姑父父子几人。
四人习惯了家里由亲娘做主,他们只需要当好一块儿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就好了。
见大家没有异议,沈知知干脆一收完碗筷,就开始拉着沈建君钻进厨房,打算把自己炒饭的看家本领教给她。
至于建新房子需要准备的东西,那些自有老爷子和大姑父几人去操心。
她只需要必要时候给偷摸掏点钱就行了。
无论炒饭还是炒面,正好家里都有,沈知知干脆拿出来一道手教了。
至于炒粉。
这个时代的粉很少,大家都比较喜欢吃扛饿的面条,所以粉的作用不大,她也不想做炒粉。
沈建君也是这样想的。
老太太人很勤快,即便腿脚不好,时常在老屋旁边的自留菜地一挖一挖地,也能种出不少蔬菜。
想着老屋那边即将挖掉重建,沈知知干脆领着沈建君姐妹俩过去,一两个小时不到的功夫,就将老太太一个夏天的劳动全摘了。
沈建君姐妹俩看她如此大手笔,面上还有些心虚。
毕竟自家亲娘可是节约惯了,要是让亲娘知道她们一顿饭就挖了一个菜园子,恐怕这耳根子以后别想清净了。
两人战战兢兢回到租借的房子里,没想到老太太只是懒懒地掀开眼皮子看了她们手里的菜篮子一眼,然后就没了……
这可和记忆中的老太太不一样。
但是学习炒饭迫在眉睫,两人就是有心问,沈知知也不给两人时间。
沈知知给沈建君准备了五种炒饭。
除了最基本的蛋炒饭,还有酸豇豆肉沫炒饭、土豆丝炒饭、必不可少的扬州炒饭,还有一个最便宜的时蔬炒饭。
除了时蔬炒饭,其他的一年四季都有,不容易断原材料。
至于时蔬炒饭,则是当时的季节有什么时蔬,就炒什么。
有便宜的,有贵的,大家各取所求,什么样的人生意都能做上一点。
看到这么多款式的炒饭,沈建君心中有些发怵!
毕竟这又是菜,又是肉,还是大米饭的,或者白面条的,这成本这么高,真的能赚钱吗?
沈知知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这个时候的蔬菜和肉多便宜,一份就放几小块肉不说,要是嫌大米贵,还可以换成小米,或者玉米饭。
沈建君一听,确实是这个理儿,便继续跟着学习做炒饭。
从开始到后半夜,沈知知三人一直泡在厨房没出来过。
唯一端出来的是一份份喷香的炒饭。
起初众人还觉得自己有口福,比过年还欢喜,直到一份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