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巧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但实际上,人的潜意识能影响外部动作,反过来,外部动作也是可以影响潜意识的。所以当你让对方做出了开放型的姿势以后,他就能更容易地接受你的意见。
掩饰谎言的常见动作情境再现教室的窗户玻璃被打破了,老师问被视为嫌疑人的学生:“你知道是谁干的吗?”学生的脸一下子红了,支支吾吾地说:“不知道。”他边说边用手挠自己的鼻子,视线四处游移,就是不敢看老师的眼睛。有经验的老师立刻就明白了是谁干的。
小孩子的确是不擅长撒谎的,所以即便是你不去观察他的其他动作,从他突然的脸红这一行为就可以判断他可能是在撒谎。如果是成年人,要判断他所说是否属实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成人的世界充满谎言,大部分的成年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环境,当他们说谎时也不会出现脸红心跳的生理反应,此时一些不起眼的小动作成了泄露秘密的关键。
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事实上,成人世界中的谎言并不一定都是坏的,有时它也是一种润滑剂,能够让人们之间保持友好的社交关系。善意的谎言,目的是小孩子的确是不擅长撒谎的,从他突然的脸红这一行为就可以判断他可能是在撒谎。
抚慰别人,不让残酷的事实冰冷了人们的心。比如妻子问丈夫:“这条裙子我穿着好看吗?”丈夫的真实想法可能是“如果你再瘦20斤估计会好看”,但如果他想要维持和谐的夫妻关系,他就会说:“还不错,还可以。”这种谎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说,它是无伤大雅的。如果说谎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非正当的利益,并且这些谎言有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这样的谎言就是恶意的。
比如参加面试的人伪造自己的简历。一般情况下,简历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夸耀成分。但是面试者有意伪造高学历或者工作经历,这样的做法就被视为欺骗。高明的面试官通过面试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身体语言就能解读他的内心,并且明白这份简历带有多大程度的欺骗性。
掩饰撒谎的动作人们很难刻意控制下意识的手势。说谎时所有的下意识反应,往往是由说谎者情绪上的波动而引发的。不过,单个的手势或者面部表情不足以成为判断的终极标准。需要系统地识别一些彼此相关的手势,这样识破谎言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有这样几种手势在撒谎者身上经常出现,它们可能单个出现,也可能同时或者连续出现。撒谎者的这些动作是下意识做出的,他们想要借助这些动作掩饰自己紧张的内心。
1.捂嘴用手掌捂住嘴,或者用几根手指、紧握的拳头遮住嘴,这些姿势的目的都是要避免嘴巴直接暴露在外。暗示着撒谎者试图抑制自己说出那些谎话。
最常见的用捂嘴掩饰谎言的动作有两种,一是用指尖轻触一下嘴唇,一是将手握成拳头状,将嘴遮住。这些动作都是为了掩盖自己说谎的真正企图,阻止嘴的活动给人以过分明显的表示,而泄露谎言。人之所以在说谎时会有这样的动作,是因为在其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愧疚和害怕的心理。为了克服这些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心理,就用手捂住嘴巴,希望自己镇静下来。用手捂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控制自己,使自己镇静;二是掩饰自己,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在撒谎。
所以如果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遮住自己的嘴,那么他很可能是在撒谎。如果在你说话的时候,其他人遮着自己的嘴,那就表示他们认为你可能隐瞒了某些事情。
2.摸鼻子摸鼻子的手势比较隐晦,一般情况下大家很难注意。因为动作者通常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几下,有时甚至只是略微轻触,几乎令人难以察觉。
至于为什么这个动作成为著名的撒谎手势,科学家们是这样解释的。他们认为当人们撒谎的时候,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从而引起鼻腔内部的细胞肿胀。血压增强导致鼻子膨胀,从而引发鼻腔的神经末梢传送出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只能频繁地用手摩擦鼻子以舒缓发痒的症状。
当然不是所有的触摸鼻子的动作都是撒谎的标志,其他原因导致的鼻子发痒也会诱发触摸鼻子的动作。不过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会比较用力地摩擦鼻子,而不像触摸鼻子的手势那么简单。
3.揉眼睛我们从童年开始,当看到恐怖或者任何不想看到的东西时,就会马上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是内心的不安促使我们做了这一动作。而成年后,这个动作演化为揉眼睛的动作。大多数人并不喜欢撒谎,所以当他们不得不撒谎时,内心就充满了不安,这种不安也让他们不好意思面对正在遭受欺骗的人。所以就用手揉眼睛,希望不去面对这一切。
4.挠耳朵用手盖住耳朵或者拉扯耳垂来阻止自己听到那些不愿入耳的话语。小孩为了逃避父母的责骂会用两只手堵住自己的耳朵,抓挠耳朵的手势则是这一肢体语言的成人版本。抓挠耳朵的手势也有多种变化,包括摩擦耳郭背后、把指尖伸进耳道里面掏耳朵、拉扯耳垂、把整个耳郭折向前方盖住耳洞等。和触摸鼻子的手势一样,抓挠耳朵也意味着当事人正处在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