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着。一个黑人选手率先冲过终点,接着其他运动员也纷纷过线。他们在过线后放慢速度小跑了一段以后大都双膝跪地,甚至有人四肢平摊在地上。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来缓解疲劳。
万米长跑会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加上竞赛的紧张,比赛结束时运动员很容易感到精疲力竭,此时的休息姿势能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缓解运动员的压力。我们在社会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任务,尤其是成年人,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处理工作事务,并且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以维持我们的社会关系,这样的状态很容易让我们身心俱疲。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些时间忘记工作,从紧张的状态中退出来。正是这种需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休息姿势。
各种放松姿势1.直立依靠的姿势站立着的交谈者可能会采取这样的姿势:把身体靠在墙上或者其他的东西上,为自己的身体找一个承重物,而分散一部分体重压力。这样的姿势通常出现在熟识的人,或者亲密朋友之间,这样的放松姿势说明他们的关系不拘于礼节。
2.手掌托下巴的姿势坐着谈话的人如果出现了用手掌托着下巴,并且把手肘支撑在桌子上的姿势,多半表示他对谈话的兴趣不大了。他可能还继续保持着微笑,但他的头脑已经不清醒了。
3.卧倒的姿势包括仰卧、侧卧和俯卧。排除战争和一些特殊场合,这样的姿势标志着身体的完全放松。所以这样的姿势只会在最亲密的朋友或者爱人之间才能看到。
放松姿势的意义放松姿势的基本意义是,做出这些动作的人可以免于长时间保持直立的姿态。直立姿态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人的生活方式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比较起来,这样全身的力量集中在双脚上比动物的四肢着地要艰难得多。它或多或少地成了人的一种负担。各种放松的休息姿势都能让我们暂时摆脱直立姿势的压迫,也就从心理上暂时摆脱一下可能存在的各种责任,由此缓解了压力。
表示心虚的视线转移情境再现刚进入印钞票工厂的新工人,见到堆积如山的新钞票,眼花缭乱,有人开玩笑“只要这一点就行了”“可不要拿钱跑了呀”,等等。其中一定有人不仅不插话,而且还故意把视线从钞票上移开不看,这种人其实最危险,恰恰是他在心中想设法把钞票拿跑,而转移视线。这种反应是对想拿钞票心理的沉默的自制表现,可以看做是和见到强敌时相同的心理。这类人只要稍有机会便会下手。相反,能在人前开玩笑,说“把钱偷走”之类话的人,反倒有较大的安全性,并不是说这种人对钞票的欲望小,而是说因为这种欲望夹杂在玩笑话中,无意识地被消除的可能性大些罢了。
我们常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形,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对方一遇到你的视线就马上移开,这时你就会觉得他一定是对你做了什么亏心事。其实从上面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视线的转移是人的内心活动的反映。在交谈过程中,只要对谈话者的视线多加留意,从中就可以得到许多你所期望了解的真实的东西。
视线恐怖还有一类人,在与人视线相接时,会觉得对方的眼光太过锐利,而使自己眼睛剧烈眨动,但为避免对方觉察,便不得不躲避对方的视线。此时这个人心中一边考虑自己若直视对方,会不会使对方不快,一边又怕视线转移,会让别人看透自己。愈是焦急,愈注视对方的双眼,而更剧烈的反应便又随之产生。愈怕对方看出自己的心事,强烈的不安便愈严重。
这种现象,称为“视线恐怖”,是“对人恐怖症”患者的症候群之一。令人意外的是,因视线问题而困扰的人,竟出奇的多。
有此症状的人,由于其自我存在感始终极弱,因此他们认识自己是通过对方眼中所反映出的自己,唯有通过此,他们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
怎样控制他的视线身体语言专家研究表明,在信息的传达过程中,有87%是通过眼睛来接收的。因此,在传达一条信息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这些信息直接对着他的眼睛。如果你想传达的信息是与直观物品有关,那么这些信息就有20%~30%可以被吸收。因此,为了使对方更好地吸收这些信息,你就要最大限度地控制他的视线。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用一件东西来指示直观的物品。
这种方法最普遍地被学校里的老师所运用,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老师用一根教鞭或铅笔指向黑板或书本。当移动教鞭或铅笔时,学生的视线也就随之移动,产生了如同磁石一般的效果。这样,容易使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吸收达到最好的效果。
避免攻击和辱骂的视线转移视线转移也是屈服的表示,几乎所有的灵长类动物都认同这一身体语言。
如果一只猩猩要展示它的威力或者想要发出攻击,就会把目光死死地盯着攻击对象。为了避免遭受攻击,感受到威胁的弱小猩猩会把目光移开,并且把身体缩成一团,让自己看起来显得更加瘦弱。
科学研究表明,正是大脑中的求生本能,使得灵长类动物表现出屈服的姿态。在遭遇潜在的威胁时,我们也会尽可能地缩紧身体,比如耸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