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改变不了它这寒酸本质。
可乔琰今日指派各方行动,跟这些个黄巾士卒打交道,让他们各尽其用,耗费的心神实在不小,这会儿早饿得不成了,这点热食与山珍海味也没什么区别。
当然她深知自己多日间没有正常进食,绝不能一次性让自己吃个痛快。
梁仲宁就没这么多顾忌。
他这骂架和诱敌都是体力活,一把抓过了半扇肉就囫囵吞咽了下去。
打了个底后他朝着乔琰看去,正见对方的进食动作说不出的细嚼慢咽,这么一对比之下,好像显得他着实不够有风度。
他不免在心中嘀咕了两句对方果然是文人做派。
然而也正在此时,他忽然听到乔琰开了口,打断了他的腹诽,“都说酒桌之上好谈事,我虽不饮酒,但此时与渠帅说两句话也合适。”
他连忙正了正神色,“先生但说无妨。”
乔琰说道:“我先前便
说,我是为渠帅的两次难关前来的,现下第一处已解决,第二处大约不需我多劳,只需提点两句便可迎刃而解,敢问渠帅何时派人送我回返高密?”
梁仲宁惊得手中的髓饼都掉了。
“先生不多留几日?”
今日一胜,六十万斛粮食,可算是让梁仲宁尝到了甜头,方才数粮食的时候他便在想,“严乔”实在不愧是郑玄弟子。
这郑康成自己不出仕,甚至倒霉催的受到了党锢之祸的牵连,被禁锢在北海高密,却能将门下弟子培养成如此模样,果然对得起当世盛名。
而他也不由想着,若是有“严乔”相助,说不定他能拿下的并不只是田氏坞堡了。
他甚至连一开始与她遇上时候剑拔弩张的对话都给忘了个精光。
什么对方年纪尚小,什么对方要回去高密报信之类的都给丢在了脑后,就想着如何靠着对方的智慧再给自己谋取一点利益。
可他才生出一点野望
乔妹:这么主动跳坑的工具人真好.jpg
(*)粟米六十万斛的数量是对比《晋书·载记第二刘聪》
——(刘)曜还师,攻郭默于怀城,收其米粟八十万斛(郭默就是坞堡势力的首领)
这里稍微写少一点。
汉代一斛约60斤,六十万斛,就是3600万斤,1800万公斤,1.8万吨,一般的粮食密度是小于1的,但是折粟米不太一样,这个是脱谷粟米经过汤淘,脚踏,暴晒等处理方式折腾过的,密度高而且烧了之后顶饿,是坞堡的常见粮食存放方式,所以姑且可以按照1来算,那就是1.8万立方米。
大一点的坞堡能住一千人上下,长宽算个一两百米不过分吧,往地下挖深一点搞存粮仓库,是能放这么多粮的。
至于这部分粮能用来做什么,在《三国志·邓艾传》里有一句——
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那么六十万斛能吃多久呢,大概就是2000人吃五年。当然邓艾的算法,这个斛应该是没脱壳的,实际上坞堡储存的这种能吃得更久,我就再算多点。
黄巾以大方数万人,小方六七千人,梁仲宁统领的算小方,那么估计一下,这一波得了能吃两年的粟米。
有这个收获,他是要得意的,但是不算很离谱的多。
周四下午就开始上榜啦,然后我就可以不用慢吞吞更新了,明天开始日五~六这样,看章节的划分情况(*/w\*),不要养肥啦不要养肥啦,点击太难看了(泪目)
梁仲宁倒是很想辩驳两句,他宁可是被人觉得为典韦所杀,也不想是被人以扛个包袱的方式重新带到坞堡跟前。
但他想想自己叫骂也叫骂了,诱敌也诱敌了,现在胜利正在眼前,自然不必再考虑这种形象问题。
于是坞堡望楼之上的田二爷看到的,就是“典韦”携人大胜而归的景象。
这位典壮士倒是很懂得主客之别,他将那黄巾渠帅给自己掳劫了回来,显然是要任由田氏处置的意思。
要知道将人生擒,比起直接将人打死更算是个技术活。
田二爷眼见那典壮士以扛着猪一样的架势扛着梁仲宁,那白日里叫骂不迭很是神气的家伙,现在也依然有一副好嗓门,骂骂咧咧地叫嚣着什么,他便不由面露笑意,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胡须。
如他所料,梁仲宁这厮有些小聪明,却到底是草莽之辈,上不得台面。
黄巾贼既已落了网,若是他们当即星夜疾驰濮阳,夺城之后据险而守,便就此安全了。
他们田氏倘能经此一事挽濮阳于贼手,此后自然声名更盛。
好得很!
田二爷眼看这归来的壮士之中,有人像是泄愤一般,朝着坞堡之外的黄巾尸体踹了两脚,更有人将其朝着坞堡方向拖来,也并未做出什么阻拦的举动。
先前两日里双方的对峙中,是他们这方占着上风不错,但对方的箭矢自坞堡缝隙中射入,到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