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也只是用来做交易的门路而已,只要试验出那种按照九次投料的补料发酵法也就足够了。
被杨修采购回来的陶钫一共十个,早先就已经在清洗干净后,被搁置在了县衙的后院内。
按照乔琰的预想,其中的五个陶钫将用的补料发酵之法来酿造酒水。
当然在杨修招募来的两位其他酒坊的帮工眼里,这无疑是一种很奇怪的酿造方式。
要在确保陶钫不开启的状态下,于一个发酵周期内将米分作九次加入,岂不是无法确认其中的情况?
但他们是拿钱办事的,既然东家想要折腾出这种法子来,又跟他们签署了不可外传的条例,他们除了出言提醒一番之外也着实没有什么别的可做的。
倒是被杨修请地便来帮忙一道蒸米和分酒曲。
此时的酒曲已经形成了专门的酒曲贩卖行当,杨修在从那三人那里问询了酒曲制作的过程后,为免耽误乔琰折腾这酿酒行当的进程,专门寻了晋阳城中最出名的一户酒曲商。
这大概便是酒曲和原料得买贵的,人力可以雇佣便宜的……的直白表现。
毕竟等乔琰看到杨修的时候,看到的是他在第一轮发酵过程中自己也参与人工搅拌和压榨的过程去了,将自己也变成了个包吃包住就够了的廉价劳动力。
倘若杨太尉亲自在这里的话,大概没法想象他的好孙儿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但反正多吃一点苦头对他这个年纪的孩子,在这种乔琰只是负责督办的环境下,鲍鸿完全没必要觉得她是在做什么不务正业的事情,奈何她每次投放加料的事情,都必定会不管手头在做什么也要赶去,而后才折返回来继续手上的工作。
乔琰知道自己是在放长线钓大鱼,鲍鸿可不知道这一点。
以至于在得到乔琰邀请他前去品鉴浊酒的时候,鲍鸿甚至生出了一种这是不是多少有点不合时宜的感觉。
这位县侯……实在做事风格出人意表。
然而当他饮下这小半杯烫过的新酒后,他却将先前的想法给尽数抛诸于脑后了。
此酒甚妙啊!
这酿酒的原料和酒曲,连带着酿造的环境和工具,他都是见过的,却绝没有想到,在这等粗劣条件下酿造出的酒,竟然会有此等香醇的风味。
然而他口中尤有回甘滋味之时,却忽然听到乔琰问道:“以鲍将军所见,此酒可堪为英雄酒?”
什……什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