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历帝眯着一双眼睛看着下面战战兢兢的一群大臣,他们的身形与目光一般瑟缩着,元历帝叹了一口气 敛去了满目的不屑,对一直肃穆而立的莫念痕和刘归彦道:“两位卿家乃是我大华悍勇将军,对这北狄之势,如何看法,朕恕你们无罪,但讲无妨。&40;&29378;&95;&20154;&95;&23567;&95;&35828;&95;&32593;&45;&119;&119;&11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41;”
莫念痕思索片刻,言道:“皇上折煞微臣了,微臣虽是军侯爵位,却从未上过战场,所言所论不过是纸上谈兵,贻笑大方罢了,不敢有损圣听。”
元历帝皱了皱眉头,没有发作,转向刘归彦:“爱卿呢?”
刘归彦此时便推脱不得了,他自小成长在军中,万万没有说不出的道理,不着痕迹的狠狠瞪了莫念痕一眼,刘归彦沉稳道:“北狄民风彪悍,人人皆兵,可谓强敌,不过大华地域辽阔,各地屯兵并不弱于北狄,若是开战,臣有八成把握,可击退北狄。”
这话说的笃定,无形之中显示出了一个大国气定神闲的态度,按照常理来说,这话应该是元历帝想要听到的回答。
不过是“按照常理来说”他们的这位君主,脑子里的想法没有人猜的透,所以谁也不知道这番话到底有没有说到对方的心里头。
莫念痕暗自冷笑,这明亮的大堂上,不知道有多少腌臜心思混杂其中,很多东西,是说不清楚的。
元历帝慢慢说道:“爱卿的实力,朕很是信服,但是连年征战,还是有伤天和,朕倒是希望可以一展国威,破地北狄,边境再无干戈,可是朕的百姓,却未必懂得朕的一番苦心啊。”
言谈之中,似乎满是愁绪,可是听在下面的人耳中,就显得有些奇怪了,皇帝的意思变换的未免太快,让人摸不着头脑。
刘归彦眯了眸子,道:“皇上的意思是?”
皇帝沉吟片刻:“议和,爱卿们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众臣几乎全部大惊失色,他们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位喜怒无常的君王,似乎在求证他刚刚到底说了什么?
议和!这怎么可能,若是大华国力不够或者内里积弱,求和也就算了,可是现在这种情况,连刘归彦都说胜券在握,怎么忽然之间话锋一转就成了议和。
莫念痕冷下眸子,暗暗呼出一口气,他果然……元历帝,已经走到死胡同了。
平时的好大喜功如今却没有了踪影,让一个骄傲自大的皇帝想着和一堆蛮夷求和,他要糊涂到什么地步才想出这样的后果。
议和,从古至今,哪里有什么议和,弱国提出,是拿自己的血肉去换和平,而像北狄这样的国家,议和只是为了能在大华身上咬下一块肉来,这样不知深浅的国度,理应要将它当成落水狗一般痛打才可以,因为他们得了便宜,只会觉得对方软弱好欺,进而还要找寻各种手段来找好处,这么能允许他们如此放肆,一旦议和,那就等于说,大华向这不入流的蛮夷低了头,何等奇耻大辱!
刚刚还平静的朝堂上如今如同翻滚着的热水,咕嘟咕嘟沸腾着,因为王丞相入狱而保持安静的文官们,已经没有办法再维持平和了。
一大批官员纷纷跪倒,口中喊道:“望圣上从长计议,议和之事,万万不可行,关乎国体尊严啊!”
莫念痕静静看着元历帝,那张威严不减,但是皱纹横生的脸上,有着被人拒绝的恼怒和不知所以的烦躁,他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怒道:“都给朕闭嘴!何为国体,百姓安康,盛事和平,才是最好的国体,连年征战,妻离子散,民不聊生,这难道就是你们所说的国体吗?”
刘归彦上前一步:“皇上,我大华兵力充足,并不用再进行征兵,微臣可以保证,我边境军五万便可击溃北狄,绝不会殃及百姓。”
刘归彦这话说的斩钉截铁,又连着一众人喊着皇上三思,皇帝气红了脸,满目阴霾,冷声道:“兵将便不是百姓了吗,若是少许银钱和一点牺牲就能让北狄安生,朕觉得这个买卖很值,爱卿们不要再说了,朕心意已决。”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将这几乎魔怔的帝王拉回到正常的状态之下。
元历帝稳稳坐在龙坐之上,盯着刘归彦道:“爱卿,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莫念痕看过去 不着痕迹的摇摇头,刘归彦黑曜石一般的眼睛慢慢垂下来,回道:“听从圣上安排。”
元历帝满意的点点头,却没有看见对方紧握几乎发白的拳头。
一个顶天立地的将军,本应该驰骋沙场,如今却被逼着不战先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