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身影,转过头来,目送着她走出了大门,直到看不见了身影,他还愣在那里。
龙台寺内,禅因陪着杨雅重一行出了议事堂,来到那搭建起来的竹棚里,里面坐满了正在包粽子的香客。见了主持大师带着官府的人进来,便齐齐地站起身来。
“继续,继续,不要起来。”杨雅重双手举起,挥着手说道。
棚子里有着四五十人,男男女女围着两排长案坐着,案上摆满了粽叶,几个大木盆放在案桌中间,里面装着泡发过的粳米中混杂着一些红枣、赤小豆等,一些人正在抓着泡米往棕叶里放,包裹后就用白线缠住,片刻时间一个三角形的米粽就完成了。
杨雅重和夫人也找了位置坐下,学着那些香客开始包了起来。蓝驼子等一干人,在他们后面站着,看着他们包。禅因一行也都在棚外等着。
这时,坐在杨雅重对面的一位头扎着兰花头帕,穿着蓝色粗布长袿的女香客,迅速地抬起头来看了杨雅重一眼后,又匆匆地埋下头去。这边,杨雅重夫妻兴致正浓,不停问坐在左右两旁的香客如何包扎,那些香客也十分热情地教着他们。
这时,对面刚才看了杨雅重一眼那个女香客,放下手中的粽叶,将手拍了拍就站起身来,离开案桌,向棚子外走去。在门口,被严升拦住。
“到哪里去?”他问。
“出去一下,上茅房。”女香客说道。
严升打量了一番,没瞧出什么,就让开道放她出去了。
禅因一行在外候着,看看已近正午,他便进去俯在知府大人的耳边说:
“时间不早了,还有大人发放粽子的活动,现要到午时,正好是吃午饭的时间,发了粽子大人好早早用餐歇息。”
听见禅因这么说,杨雅重就放下了手中的粽叶,拉着李婉的手站起来,对众香客道了一声谢,然后作别。
出了棚子,一行人就急急地向山下的山门走去。
龙台寺山脚下大门两旁的长棚前,已经人山人海,站满了等着发放粽子的人,个个都在翘首期盼着发粽子的人早早来到。
“来了!来了!”人群见到从山上走来的禅因一行,便开始沸腾起来。
蓝驼子见了山门前的人群,绉绉了眉头,对刘进忠说:“你快带人去维持一下,将人向后撵一些,空出前面的地方,让杨知府有地方站。”
他又对邓驹和吴江说:
“你两带人给我瞧着点,注意有人乘机捣乱。”
“好!”邓驹和吴江回道。
不一会,见刘进忠已经和清兵将围得密不透风的人群驱散开来,在棚前腾出了一块地方。禅因就领着杨雅重和夫人快速地来到棚子前。
“你先讲几句吧,完了就发粽子。”禅因对杨雅重说道。
“好,我就简单地讲一讲。”杨雅重清了清嗓子,就站上前去。
“乡亲们,你们好。”他拉开了嗓门。
“好个屁,老子都饿坏了,等你发粽子呢?”站在前排的那些中,有人开始不耐烦起来。
“是啊,快点发,快点发呀,哪个想听你那些屁话。”有人开始骂起来。
杨雅重有些尬尴的回头看了看禅因。
“这如何是好?怎么是这个场面?”
禅因心里明白,这些民众都是为了那几个粽子来的,是没有人想听知府大人讲话。他之所以听了禅明的建议,不派龙台寺的武僧出面维持秩序,也是为了让官府知道如今的世道是个什么样子,同时也让衙门看一看,龙台寺的钱来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大人,这里平时都是这个样子的,不过今天的人要多一些,现在又近正午,这些人大概也饿了,想着吃呢。我看,你就不要讲话了,直接发放,以免生出事端。”禅因一脸诚恳地说道。
“也好,也好。”杨雅重看见前面黑压压的人群,身上开始冒出汗来。
“大家听好,不要再挤了,分三列排好队,下面就由都统大人和知府大人给大家发粽子。”禅因大声向人群喊到。
“发粽子了。”人群开始往前涌来。
杨雅重拉了拉李婉,两人站成一排,蓝驼子也站向前来,三人从盆中抓起粽子就开始发了起来。
这时,刚才在寺里竹棚里包粽子仔细看了杨雅重一眼的那个女香客,也在队列中跟着领粽子的队伍往前挤来。她身后也跟着几位年轻女子,看样子也是前来领粽子的。不一会,她就排到了领粽子的桌前。杨雅重抓起两个粽子,就要递给她。就在此时,那女香客突然从长袿中抽出一把短剑,挺剑就向杨雅重刺来。
“啊!”一声尖叫。杨雅重刚抬起头来,就见明晃晃地剑光刺到。他本能地向后一退,那刺来的一剑隔着一条案桌,刚好落空。女香客一弹身,人就站在了案上,飞身又刺将而来。
这时,蓝驼子见剑光一闪,就知不妙,电火般地将手中的粽子甩向那粗衣女香客。
一旁的严升见状,大声叫道:
“有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