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如意接手练兵之后,军事部署也做的井井有条。&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周围的山水坡谷都定了名字,各处选择险要修建哨楼工事。分别安排人轮班执勤。
从东面的隘口开始。隘口如今改名叫做紫云隘。当然契泓更喜欢叫紫云关。因为东面有一片紫芸香地,满山的紫花和香气,景色很美。
隘口南面往西数。一共是九座山峰。
第一个山峰,叫佰人峰。因为这里比较险要。上一百人就能守住,而且最多也只能派一百人。地儿真心窄的很,多一个都站不下。
第二个山峰。叫墨峰,因为山石黑如墨,山形如墙一般。
第三个山峰叫做楠秀峰,这里有一棵非常古老的秀楠树,峰峦两侧都有古代石墙的基础。修复一下,有点长城的味道。峰上有一处平台。这里修了一个驻兵哨楼,派了两百人驻守。
四五六这三个山峰。分别叫红樟峰碧霞峰天王峰。天王峰最高,面积也大。峰顶还有一个天然石台,名为天王顶。
第七个山峰叫卧虎峰,阳光下。山色斑斓,特别像一头躺着的老虎。
第八个山峰叫温臣峰。因为山腰石壁上刻着两个超级大字,温臣。不知道什么年头刻的,更不知道是谁刻的,反正有两个字,没落款,更没有传说。或许什么时候有机会,逮着个千年老妖,可以问一下这两个字的来历。
第九个山峰叫玉顶峰,峰顶有一块巨大的玉石。这里很险,人上不去,只能在山腰处修建哨楼,刚好和下面的隘口呼应。
玉顶峰下的隘口,就是整个山谷的西北口子,叫三门关。因为山路在这里分开左中右三条,绕过三个小石山,进入谷内。而这个隘口,其实往西是有古道的,古道虽然盘曲回旋,但是宽能通车,而且石头铺底,似乎是古代修筑的通商大路。
古道分往西和往东两头,东面只剩小半截石碑,写着“道育”两字。西面的石碑完好,上书两排字“伯缇寨西道”,“通途入天音”。这么看来,东边本来应该是“伯缇寨东道”和“通途入航育。”
说明航育城在伯缇小可汗的时代就有了,而陆终城可能还没建。不然,石碑上肯定写着“通途入陆终”,因为陆终在天音城的东面,从伯缇山过去,肯定要经过陆终。
隘口的北面开始往东数,还有八座山峰。
第一个山峰,叫松城峰,山上除了石头,就是松树,松树就像是卫兵似的,站满了山峰上下。这里也修了哨楼,地势险峻,极难进攻。
第二第三个山峰,叫做甘露峰和玄武峰,甘露峰顶上有一个天然石盘,被大伙儿称为神仙盘,每当月朔,石盘上就会结满露珠,就是传说中的甘露。玄武峰么,因为它长得像只乌龟啊。
四五六这三个山峰,叫做笔架峰雪洞峰断剑峰。笔架峰,不解释了。雪洞峰是因为山顶有个窟窿,到了春末夏初,里面还有不化的积雪。断剑峰也不解释了。
第七个山峰,叫做天马峰,山顶下的悬崖绝壁上,刻画着一匹腾云的骏马,好吧,这也是需要问千年老妖的事情。
第八个山峰,叫做紫云峰,这里已经是紫云关的北面了。
介绍完山峰,还得说下山坡和台地,最中央伯缇古寨所在的台地,叫做金燕台。契泓也不知道这名字怎么来的,反正灵犀的地图上有标注。
北面的山谷和断崖,就是童子白骨崖。
南边的山坡一直连到天王峰下,称为金堤坡。
金堤坡东面的溪水叫金泉涧,西面的溪水叫做玉山涧。
金泉涧往东,最后在墨峰脚下汇成一个星月潭。
星月潭地下应该有溶洞出水,但是具体怎么走,就不知道了。因为这条水脉已经是暗河,除非掌握了寻灵师的水脉探视技能,不然,暗河的来龙去脉,肯定是搞不清楚的。
玉山涧往西要经过翠竹岗和白羊坡,才蜿蜒流进三座小石山的山道里面,并形成两道小瀑布,最后冲出三门关,往北汇入伯缇川。
三座小石山从南到北被命名为苍号孟鱼淮仲,玉山涧正是在淮仲山和孟鱼山之间,流了出去。
剩下一些林子啊,小坡啊,就不啰嗦了,不然,成地图册附注了。
丁如意练兵可不仅仅是在校场操练这么简单。而是将部队分成两组,一组派驻到各处哨所,另一组就由她带着,到处偷袭。
定大师创立的“守备操练耕作三轮班制”没有废掉,大家还是三班轮换,只是守备班的人多,来守,操练班的人由丁如意带着来攻。
守的人没发现攻的人来偷袭,不啰嗦,被偷袭的打十军棍。
攻的人在多少距离之外被守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