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火把的光亮,李响看清了洞内情形。就见自己落脚处的山洞差不多半个篮球场大小,洞顶最高处离地面有两层楼高,低矮处也有接近四米,洞内怪石嶙峋,四处都是洞孔相连,大洞套小洞,上下相连,时不时有阴冷的风吹到自己身上。
“有风!”李响精神一震,这说明还有别的出口。他顺着风吹来的方向探查过去,来到了一个离地有半米多高的洞口,阵阵阴风正从这里吹出来,时不时听到哗哗的水声,空气中全是湿气。“这里通向瀑布!”李响急忙进入洞口,洞内通道略微有些斜向上方,洞壁上有些湿漉漉的,内里曲曲折折,时宽时窄,最窄处要弯腰才能通过。如此前行了数十米,进入到了开阔地带,再前行了没几米,就见到了前方五、六丈处一个两米多宽窄的洞口,旁边的岩壁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风化出的孔洞,不时有风从那里呜呜穿过,进入洞中。奔腾不息的瀑布此时正从洞口上方直直垂下,犹如一个天然的幕布,洞内都是轰然作响的回音。
“太棒了!这是一个水帘洞!只要小心一些,这几天应该可以顺利度过。”李响很满意自己找到的藏身处。他仔细观察,发现洞口地势比洞里低,不用担心水倒流进洞里,只有少量水溅到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在低洼处形成小水洼。
李响小心避过地面上的水,走到洞口,顺着旁边的孔洞往外看,发现能看到的只有银白色的哗哗水流。这才想起来这条瀑布顺着山崖呈凹形内收,差不多有十几丈宽,在洞口附近当然只能看到瀑布。他走到洞口左侧七八丈处顺着岩壁上的孔洞向外看去,就见外面尽是绿色,崖壁上应该长满了灌木,这样就更安全了,不容易被人发现。他继续看下去,在又查看了十几个孔洞后终于见到了外面的景象,从水潭延伸出去的溪流蜿蜒向南奔淌,时不时有小动物跑到溪边喝水。李响判断这个洞口应该在水潭上方四、五米处,十分适合侦查,自己以后可以先观察了外面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李响满意的回到最初进入的地方,对环境很满意,打算这几天就住在这里了,并且还给这个山洞起了名字,叫“李府”。他看到李府四周有这么多洞,就先开始探查起来。他进入了第二个洞,前行了不到五十米就发现到了尽头,李响退了出来。第三个洞,里面岔路太多,李响怕迷路,没有继续探查。第四个洞,里面斜斜向下延伸,进去差不多二百米,李响竟然发现了微微的光亮,他赶紧跑过去,发现山壁上有一个离地面不到二十厘米高的裂口,宽倒是有一米多了,但是高度太低,无法通行。李响把火把往石头缝里一卡,趴在裂缝处往外看去,发现外面是茂盛的灌木,把洞口完美的遮挡了起来。李响通过手上的触感知道地上是泥土,他尝试着用刀往下挖掘,惊喜发现能顺利的挖下去,他直到往下挖的能探过身子去才停手,尝试着钻了过去。他没有直接钻出灌木,而是顺着灌木又往右走了几十米才停下查看情况,见没什么危险才钻出去。他抬头望了望左边,透过林中茂密枝叶的缝隙,见到了离他不过两百多米的瀑布,再次确认了没有危险后,向右前方跑去。
李响跑出了差不多一公里,收集了一些藤条,砍了许多松枝,还顺便砍了一根檀树枝,然后顺原路带回了洞。他把檀树枝剥皮,然后砍开树枝,制作了几十根十厘米左右的牙签,又把已经快烧完的松枝重新更换了一根,又出洞了,这次他要去搞食物。
李响抬头看看头顶的太阳,现在差不多是中午一、两点了,现在肚子里饿的难受。他加快脚步往森林深处去,因为他刚才看到了山鸡的踪影。他顺手摘了几个巴掌大的叶子,把叶片折叠成一个漏斗形,取出一根牙签将连接处穿插固定住。然后解开上衣,摸到里面的里子,找到一个开口,从里面摸出了一块儿馒头,掰下一小块儿来捏紧,用一根牙签从馒头之间穿过去,放到漏斗底下,用牙签两端固定住。
李响连着做好了三个,拿着就往旁边的树林里钻去,他就是在这个方向发现的山鸡。进去没走多远就见到了几只正在到处觅食的山鸡,李响不由的更饿了。他悄悄的接近,山鸡远远的见他过来,小跑几步,扑棱扑棱翅膀飞了。
李响在附近找了找,竟然找到了两个山鸡的巢穴,里面加起来有七、八个山鸡蛋。李响暂时没有动山鸡蛋,把做好的漏斗在巢穴附近分开投放,然后躲得远远的偷看。等待的时间,他又顺便做了几个可以捉大点野兽的简易陷阱。
李响做好了陷阱,又等了许久才看见两只山鸡探头探脑的走了回来。就见它们仔细的晃动脑袋四处观瞧,试探着往前走几步,然后再迅速退后,反复几个来回,确认了没有危险之后才放心的走回去。首先就是查看自己的蛋,见没事后才放心的又在附近转悠了起来。一只羽毛五色斑斓的山鸡见到了李响做的漏斗陷阱,走过去,一口就朝着馒头啄了下去。结果,那漏斗扣在脸上,眼前什么都看不见,急的四处乱撞。此时另一只山鸡也是一口下去,结果一个下场。
李响见状急忙冲了过去。原本山鸡灵活异常,而且会飞,徒手是很难抓住的。但此刻的李响面对的是没头没脑到处乱撞的鸡,没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