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篮球防守教科书里都是这样教的:遇到对方投篮准的球员就贴近一点,重心上升,重点防守对手投篮。防守对方突破强的球员就采用前后侧步,重心下降,离远一些,防止对方突破。如果对方是一个能投能突的外线球员,防守将比较困难。当对方持球时,就要采用前后侧步,紧贴对方半步防守。而且要扬起前面的手防止对方投篮,尽量降低对方的投篮命中率。同时伸展放低后面的手,降低重心防止对方突破。在整个防守中必须腰杆放松,双脚脚掌着地,保持灵活的前后移动步伐。
但是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对方没球的时候盯紧一点,不让对方接球是最好的防守方法。
但是对手如果结合假动作,突破的时候结合分球和急停跳投,一对一的防守往往就非常困难。因为篮球是一项易攻难守的运动。除非一方技术体能两方面都远超对手,否则想通过一对一有效防守住一个投突兼备的球员是不可能的。
秦关就是一个技术全面,能投、能突、能分,还能够以多种步伐急停投篮的球员。在地市一级比赛中就是对方非常头痛的球员。但是市一级比赛队友和对手也强,秦关虽然优秀,因为年轻,倒也不算太突出。但是一场比赛中拿下2、30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的。因为他是球队的主要得分手。
但是目前对方有三个球员比自己另外三个队友强太多,而且自己队友好像还没有什么有效的得分手段。更加麻烦的是,队友因为是第一次合作,可能连“挡人”战术都不能配合的。如果对方采用一人紧贴,张海生作后补,自己的进攻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另外对方两个球员收缩三秒区防守,自己的伙伴如果外围没篮就非常难打了。
不过,尽管如此,秦关对拿下最后一球对方领一个5比0的开门蛋还是有把握的。因为自己的突破急停投篮这个最有效的杀手锏还没有用过呢!关键是自己必须拿到球。
重新开球果然如此,对方根本不管其他球员,采用陶要武突前贴身盯防,张海生随后补防的方式。一开球就力图不让秦关接球。如果秦关接不到球就不好打了。
发球和接球是双方的配合过程,不是单方面的问题。接球一方要能够有效摆脱防守球员的紧贴,这对秦关没有问题。有效摆脱一秒半秒时间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发球球员还要在接球球员成功摆脱的一瞬间将球传到合适的位置。这对发球的一方既要把握时机,还要神情专注。更加的是要对接球者有信心,一心一意地将球传给接球者。发球这略微分心就可能失去传球的时机,对接球者稍心不足就会将球传给其他没有人盯防的队友。这样对方不让秦关接球的防守战术意图就实现了。
这种传接的默契配合在一个球队里往往是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队友之间的充分了解才能够实现的。显然秦关与这几个队友目前还没有建立这种默契关系。而且技术最好的张建武是否对秦关已经有这种信心还难说呢!
所以,秦关一看场上的形势立即伸手对张建武叫停:“等等,等等!我来发球。”
说完走向前接过篮球站在发球的中线上。
希望张建武在这次陶要武紧贴的情况下将球传给自己,秦关没有绝对把握。但是利用对方不紧逼其他队友的情况下传出球,然后立即摆脱,命令接球的同伴将球回传给自己还是有把握的。估计陶要武未必有这么良好的盯防意识,在自己刚发出球的瞬间立即能够有效地在自己有假动作配合的情况下能够紧贴自己,不让队友回传。
但是选择接球的人就有讲究了。秦关没有选择技术最好的张建武,因为张建武自持有点技术,恐怕在看见秦关连打了四个球后,在对方盯防不紧的情况下不会立即将球回传。略一迟疑,机会就没有了。当对方成功防守住这个球,攻防转换后打破4比0的鸡蛋局就非常可能了。当对方找到突破的方法,自己队友战技术简单的情况下,给对方翻盘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秦关持球没有立即发球,而是平静地叫其他队友拉开,都站到边线附近。因为刚才的4个球的战果,秦关建立了很高的威信,队友还是比较配合。三个人都站到了外围。
单挑对方肯定是队友拉开才能够实现的。这点秦关是多次应用的了。
秦关选择自己一个人站在左边边线附近的刘达。刘达因为姐姐的关系,已经是秦关的坚定拥趸了,最听指挥地站在左边的中线和边线附近的角落里。另外一个不知道名字的队友有点不知所措,还是站在三秒区附近。
看到这种情况,秦关感觉机会很好。立即发动,选择将球传给了左边的刘达。然后立即向右虚晃一下,突然转向跑向左边的刘达。用不可违背的语气大声命令刘达道:“给球我!”
这一下大出对方的意料。张海生估计秦关会将球传给张建武,已经有点偏向右边了。谁知秦关将球传给了不经眼的刘达。而且立即球又立即回传到了秦关手中。
秦关手中有球心中大定,将球放在身前运了两下,同时重心下降,腰杆放松。看着高度紧张的陶要武,做好了突破的准备动作。
这时陶要武也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