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哨响,双方球员进场站在了跳球的中圈周围。√
老生跳球由高成中出任,新生就由最高身高的张海生出马了。
其实陶要武他们老生还不知道,秦关还有一个最的手段是快攻上篮。他的上篮技术在整个市代表队都是一绝。速度快,最后一步腾空远。几乎都是踏着葫芦顶线罚球圈的外弧线腾空上篮的。无论哪一级比赛,在快攻中,秦关的上篮命中率几乎就是100%,印象中就从来没有失手过的。特别是令观众不能忘记的是一次对阵冬训来访的一支部队全国甲级球队的比赛,秦关快攻面对对方防守球员两米身高的中锋,也是一个飞燕凌空的左手单手摇篮,从罚球线外腾空上篮得分。上篮下地后,巨大的前冲力刹不住,令他抱住双柱篮球架的左铁柱转了两圈。
全场观众为此鼓掌几分钟不停。对方的两米中锋也看着秦关不解。这样一个身高不高的小个子,怎么就能跳得这么远?
其实一般人不懂,对付高个球员防守上篮,跳得高是没有什么优势的。因为对方绝对身高摆在这里,弹跳再好也无法超越人家两米身高的空中封盖。
但是跳得远就不同了。像秦关这种腾空五米以上距离的上篮,再高的身高,如果不是及时后撤一步,也是鞭长莫及的。所以在NBA比赛中,小个子球员对付高大球员防守上篮,都是采用要远不要高的。黑人球员艾弗逊就是一个典型。不过70年代电视机还不普及,学院也就是在礼堂放着一台20寸的黑白电视机。NBA比赛就看不到了。艾弗逊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现在是70年代,艾弗逊应该还刚刚出生吧!
秦关的上篮技术主要是从当地一个优秀老球员那里学的。当时秦关在业余体校训练,这个老球员是体校客串教练。
另外,上篮的助跑也是关键。一般人上篮总是象跳高似的助跑:一个大步后的一个制动小步才腾空上篮。身体有明显的助跑起伏动作和减速,这就给防守者创造了合理封盖的基本条件。冷静的防守者容易判断其腾空时间和路线,也有时间进行封盖他的最后一步。如果身高、弹跳占有一定优势,一记“火锅”就此形成。所以一个小个子的上篮高手首先必须打破这样的上篮规律,使防守者无法判断自己上篮的腾空时间和路线,绝对不给防守者留下封盖的时空,在高大防守球员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上篮已经完成。这点秦关深有心得。他的上篮助跑完全没有“助跑起伏动作和减速”,而是类似于跳远动作,助跑两小步马上腾空上篮。几乎的防守者都还处于全力跟随于他的移动中的时候,他已经腾空上篮了。加上这种上篮类似于跳远,腾空不一定很高,但是必定足够远。高大球员有绝对高度,但是未必及远,所以对他的上篮毫无办法。这就是上篮“远”的优势。小个子的上篮应该重远不重高!但是这种上篮动作前冲力很大,很难控制上篮的篮球前冲,一般人这样上篮命中率都是很低的。但是这是秦关的一个绝招,他弹跳力惊人,空中控制身体能力极强,命中率很高。在比赛中能够应用自如,极少失误,常常令球队教练都不能理解。但是他却还没有形成理论,所以有时自己为什么能够这样做自己也不太清楚,完全就是在实际比赛实战中形成的技术动作。有时就干脆归结为自己超人的弹跳力了。
秦关这个高超的上篮技术,在入学的几天中根本没有在学校球场显露过。所以老生们对他这个特点也没有提防。
比赛的跳球准备开始,双方球员围在了中圈周围。秦关自然地占据了左前边的位置。
由一个老生担任的主裁判双手将篮球向高成中和张海生的中间空中高高抛起,高成中和张海生同时跃起,张海生在身高手长上略占优势,将篮球向秦关的头顶方向推出。
秦关一看机会来了,一个腾空将篮球用右手揽下,就势下地转身将篮球向前一推,加速运球推进,一下子将防守他的陶要武甩在身后一米远。他一百米11秒多的速度优势立即就显露出来了。秦关两步就到达三秒区的45度角,熟练地施展了他的招牌动作,身体腾空漂移了几米,篮球空中交过左手,一个干净利索的上篮。篮球从秦关的手中飘然滑出,轻轻地碰上篮筐左边的挡板进框得分。开场的漂亮一球!
这个上篮使全场球员一下楞了,根本还没有反应过来,篮球已经入筐!
陶要武跟在秦关身后只是感觉自己鞭长莫及,而其他球员和观众眼中,秦关这个上篮动作真是潇洒之极!像飞燕凌空,大方舒展。
坐在主席台的陈政委因为是个军人,篮球向来就是部队的传统项目,自然是个球迷。看见刚刚这一幕,两眼一阵发光,转身向旁边的学校政工李干事说:“这个4球员球技很好啊!是哪个地区来的学生,怎么我不知道?”
因为张海生就是他专门从琼州军区招来的,对于这样一个篮球高手,自己怎么就一无所知呢?他很意外。
李干事也是部队的连指导员,与陈政委同时进驻邮电系统实行军管的干部。他事先已经知道了秦关的情况,就对陈政委说:“政委,4仔是椹川学员。对了,还是你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