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83
人总是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今天不买,明天也会等着你。
——《景口玉言》
自从理清了感情,景云整个人都精神抖擞,根据董小皖的消息——
周四,她在午饭时和组员冯小莎、章瑛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与男友相识相恋的故事。
周五,茶歇时间,宋星给她买了咖啡,这次没请客,因为景云说她男友会介意。
周六周日是休息日,她自个来公司加班两天,据说她与男友异地恋,所以周末没事做。
……
诸如此类的消息,董小皖一条不落地向越开汇报,末了,他补充道:“我以前只觉得景小姐伶牙俐齿,现在才发现她还特别自来熟,不知道是不是谈生意练出来的……”
“怎么说?”越开挑眉。
“现在全产品开发部都知道她有个绝世无双的好男友,就连收藏事业部的同事都来找我八卦……”说罢他问越开,“开总,我还要继续留意景小姐吗?”
“你觉得呢?”越开反问。
董小皖倒吸一口凉气,小心揣摩了一番,“我觉得不用了,她看起来忠贞不二,不会和其他人有关系。”
越开白了董小皖一眼,她忠贞不二的对象是阿开,而他呢,正是那一类不会有关系的“其他人”。
董小皖赶忙安慰,“其实往好了想也不是坏事,别人比不上那是技不如人,而开总您是技高一筹,只是现在的您输给了过去的您,正所谓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去开会吧。”越开打断董小皖的话,即便他现在的心情一团糟,但该做的工作还是得做,当然,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工作或许还能让他心情好些。
***
为了研究秘青瓷的烧制方法,研发部门成立了青瓷小组,看似是临时班底,其实都是老员工,越开没离开前,他们就一直在做相关研究,六年前才被打散。这次重新分组,更像是一种重新集结。
越开带回的秘青瓷釉方只有一张纸,不知是因为战乱遗失了其余部分,还是因为秘青瓷是顶级御窑瓷、从不外传的缘故,作为一种青瓷釉方,薄薄的一张纸显然太过简约,而且釉方的用词多为古语,除了“泑”同“釉”,“辘轳”同“陶轮”,“照子”同“火标”等易解读的词语外,还有不少晦涩深奥的字句让人猜不透含义。
负责化验分析的组员向他汇报:“虽然还没有解析出秘青瓷的釉方,但我们对收藏事业部采集到的历代越氏青瓷碎片进行了x荧光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高硅低铝、高铁高钛是越氏青瓷胎体的主要特征,而高钙高磷、高铁高钛则是越氏青瓷釉料的主要特征,且釉层厚度只有0.1毫米到0.2毫米,因为釉层薄,青瓷的显色是由胎色与釉色叠加形成最终效果,而越氏青瓷多为冷灰胎,并非白胎,所以最终呈色主要是青中泛灰或是青中泛黄。”
“此外根据不同朝代的纵向对比,五代时期越氏青瓷的釉料中所含的钾与钠要比唐代甚至更早以前的越氏青瓷含量低,而锰和镁的含量则更高一些,由此可知五代配釉时草木灰的含量应该有所降低,这也是秘青瓷昙花一现的时代。还有一点是,以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用越氏青瓷的烧制工艺完全不可能烧出秘青瓷‘千峰翠色’那样纯正的青翠釉色,很显然,秘青瓷不是从越氏青瓷中挑选出的精品,而是专门调配和烧制的。”
这个结论越开在天泉镇的几年早已知晓,并不意外,“秘青瓷是御窑瓷,自然不会和普通越氏青瓷一同烧制,有专门的工艺是一定的。至于草木灰的问题,除了降低含量外,还有一种可能是使用了特殊的草木灰,这种草木灰钾盐含量低,但锰镁含量高,你们照这个思路去找找,看能不能找出是由哪种植物烧成的。”
负责研究釉方的组员补充道:“釉方中有提到‘一器一匣’四个字,我们猜测这是秘青瓷特殊烧制工艺中的一种,即装瓷的匣钵要与同一窑烧制的瓷胎使用一样的配方来制作,甚至匣钵叠放后的缝隙也要用同一种釉料封死,以确保每一匣都不含有多余的杂质影响釉色的纯正。”
以往烧制青瓷,匣钵都是反复使用的窑具,如此一器一匣,甚至是每烧一窑就要新做一窑的匣钵,可谓费时费力,但也确实配得上御窑瓷尊贵的身份。
越开点头,认可了这个猜想,“应该是这样。”
化验组再度提问:“假如寻找到那种特殊植物,烧成低钾盐、高锰镁的草木灰,也只能增加釉层的透明度和玉质感,要想在那么薄的釉层中加深釉色,达到青翠的色泽,尤其是‘无中生水’的效果,还是得完全解读出釉方中的古语才行。”
说到那些古语,釉方组头疼不已,或许是秘青瓷绝密且不外传,有些词语毫无逻辑可言,字面上看到的都并非真正含义,而是一种“代码”和“密语”,只有师傅亲传给弟子时才会解释清楚。
他们的工作难处,越开完全理解,如果不是因为青瓷技法素来口耳相传,秘青瓷也不会失传一千年。而且师祖和龙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