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m..com
赫连沛懒散的脸上,表情空白了一下。
景七和赫连翊对视了一眼,赫连翊的表情有点复杂,景七暗叹了口气,偏过头去看那里慷慨陈词的蒋征,就明白了蒋征的意思并不是要真的弹劾李宏伟。
李宏伟听信扬大林之言——大庆初年边境祸乱不断,为此太祖皇帝下令,边境守将无论品级,具有权上书言事,别说扬大林是个参将,就算他只是个百夫长,边境真的有问题,也是能八百里加急直接上书赫连沛的。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直接找皇上说,而要通过李宏伟?
另外,皇帝平日里虽不大上朝,但是群臣上的折子,甭管好看歹看,起码还是会过一眼的,事关边境安全,就算赫连沛不靠谱,他也没昏聩到对这种事不闻不问的地步,好歹得问一问此话当真吧?
可上月初七的事,到如今赫连沛也没吱过声,是皇上没留神还是皇上压根没见着这折子?
要是皇上都见不着大臣上的折子,这折子去哪了?
蒋大人一个半真半假的弹劾,引出两层意思,真是用心了,估计私下里也是和李大人通过气的,然而究竟能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景七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恐怕够呛。
赫连沛在龙椅上坐定了,表情沉下来,看不出喜怒,半晌,才拖着长音哦了一声,目光转向李宏伟:李爱卿,你上过这样的折子么?
李宏伟跪下来:回皇上,臣是上过,然而臣之所言,杨参将之所言,句句属实,并无半字虚夸,那瓦格剌蛮子借每年chūn市之机,在我北防一带盘踞不去,聚众不轨,若不加管制,恐怕西北要不太平啊,请皇上明鉴。
果然,西北什么样,赫连沛直接忽略不计了,因为他关注的是另一件事,只听他轻笑一声,说道:这倒奇了,你们听听,他们都掐起来了,这上月初七的折子,朕还没见着呢。
最后几个字愈加森冷,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言声。
景七没想到自己第一天上朝就遇上这么热闹的事,他之前未曾临朝,对局势的把握不过通过赫连翊,和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没想到暗cháo汹涌至此,微微皱皱眉,恐怕计划还要有所变动。
西北什么样对于赫连沛来说太遥远,皇上关心的是,谁这么大胆子,敢在他眼皮子底下捣鬼,是不是要篡位。
于是发话问道:郑喜,如今上书房行走是谁?
喜公公忙道:回皇上,乃是原来内务府的公公魏城。
赫连沛冷哼一声:把这位神通广大的魏城魏公公,给朕请上来。
这上书房行走太监,没别的职责,就是每日将大人们递上来的折子收集到一起,给皇上呈到上书房去,原本没这个人,是当今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圣上特别设的,便于他以最懒的方式处理政事。
当时就有人反对说不合理,被皇上装聋作哑地忽略了。
景七冷眼旁观着这位魏公公被拎上大殿,众人心里都明镜儿似的,在皇上身边能有什么好处,一天到晚担惊受怕,也不是谁都能跟喜公公似的,处处讨好,在皇上面前混成半个红人,其他的,不就是还能捞点钱么?
这魏公公平时收钱估计也是收惯了,诸位大人互相咬的时候,谁给钱多就帮着谁把折子往上提提,其他人的往下压一压,以给钱多少排列,随便加塞。这回不知道收了多少,眼睛都收蓝了,猪油蒙了心就把李大人的折子一压再压,压到现在都没影了。
要是时间长了,也就罢了,反正赫连沛年纪不小了,记性也不怎么样,谁知道这位陛下不知道是为了表示新chūn万物发芽、人也要生机勃勃,还是昨儿晚上没睡好觉,早晨醒了没事gān,或者gān脆抽风了,赶了这么个初一的大朝会,露面了。
东窗一直在那,就等着事发。
还就真的发了。
赫连沛龙颜大怒,当场下令,将魏城拖出去打入天牢,着大理寺审理。
大理寺卿就明白了,魏公公是没活路了,要审只为两件事:一来皇上要知道谁这么大胆子欺上瞒下贿赂行走公公,二来皇上仁义治国,从不下令砍脑袋。
之后赫连沛又简简单单地说了蒋征和李宏伟几句,表示回去要看看那位杨参将怎么说,再做定论,将西北之事轻轻揭过。蒋征咬牙切齿地谢了恩,站起来的时候腿脚都有些颤悠。
下了早朝,恭送了皇上,景七轻轻活动了下筋骨。赫连琪从他身边急匆匆地走过,连看都没来得及看他一眼,景七挑挑眉,心里隐约猜到了什么。
正巧,大皇子赫连钊转过身来,赫连钊莫名地显得心情很好,看谁都不错,居然主动跟景七打了招呼:北渊今日是第一日上朝吧?
景七忙躬身道:是,有不少不懂的地方,以后还望大殿下多多照拂了。
赫连钊笑了笑,又和他说笑几句,这才离去。
景七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敛了脸上的笑意,若有所思。直到赫连翊带着陆深过来,伸手在他眼前晃了一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