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子,从小要强,不肯落人下风。世人觉得庶女见识短、规矩差、才干人品皆下等,她偏想证明她也不差嫡出的什么。如今她也不是一心想飞上枝头变凤凰,只是想借着这个东风,让自己有个堂堂正正的身份罢了。若是得了正式册封,便有品级,能上皇家玉牒,日后子女也是皇子公主。可要是被你父亲送到别家为妾,那一辈子真就上不得台面了,便如我一般,死后随便哪里一埋,百年后谁知道你是谁。你还能靠科举为官,若是能干,一人之下也不是没可能。可你妹妹,这辈子出身已定,也只能靠婚嫁改命了。”
明大公子点点头,“儿子知道了,妹妹的事,如今尚有机会,即便不能入宫,用心找户好人家,日后未必不能过得顺心如意。”
王姨娘看着自己的儿子,想说他还是想得太简单了,且不说老爷会不会把女儿送去攀高门,夫人第一个就不乐意她们过得好。
只是科举在前,最近这些事又叫人疲于应付,王姨娘想了想,还是扬起笑脸,“你说得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这事你就别操心了,好好读书才是。你妹妹的事,我会好好跟你父亲说的。”
明大公子点点头,见时间差不多了,便转身告退。
一路回到自己的院子,明大公子还在想着妹妹的事。科举就在眼前,若他能出人头地,想来父亲不会一意孤行。
王姨娘在自己屋内枯坐片刻,叹了口气,还是去了明五姑娘的屋子。
“姑娘放宽心罢,姨娘没别的本事,但绝对会想法子叫你如意的。”
明五姑娘眼圈还红着,闻言又依偎在王姨娘怀里:“姨娘,女儿之前一心想入宫,想出人头地,想叫姨娘和哥哥不受人辖制……可如今,女儿……”
王姨娘拍拍明五姑娘,“外面的事只管叫你哥哥去拼去闯,你一个姑娘家,别给自己那么重的担子。这一辈子还长,有些事也不在这眼下。”
……
明夫人还不知道自己私底下干的事已经东窗事发,等她悠悠然回府之后,还有心情问一句:“偏院那边如何了?”
屋内伺候的人却默然无语。
明夫人正纳罕,却听得室内传来一道尖细的嗓音:“明夫人好兴致啊。出门半日,可叫奴才们好等。”
明夫人吓了一跳,急忙走去一看,才发现来人是太皇太后宫里得用的内侍。
“公公哪里的话?”明夫人一边赔笑一边斥责下人们:“都是死人啊!怎么也不通报一声!”
那内侍挥了挥手:“太皇太后不想惊动旁人,这事明夫人自己知道就好……”
听了太皇太后口谕,明夫人面色青白一片,等内侍说完,才小心翼翼地说道:“臣妇知罪,臣妇一定在家好好思过!”
内侍满意地点点头,又收了一荷包茶水钱,才满意地离去。
明夫人身边的嬷嬷很是担心,这惹恼了太皇太后,可不是说着玩的。
谁知明夫人一改瑟缩之色,浑不把太皇太后的话放在心上。
“她老人家何曾瞧得上咱们家。左右长公主和后宫妃位一个都捞不着,我才懒得再去人家面前自讨没趣。”
明夫人喝了口茶,又说道:“反正偏院那边也别想讨到好,本夫人心里这一口气也算出了。到时候随便把那几个丫头打发出门就是,谅老爷也说不出话来。”
明夫人洋洋自得,嬷嬷心里却叹了口气。
夫人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甚至拿长公主作筏子,眼瞧着是想找大公子不痛快,可实际上是为了断了五姑娘的后妃梦。
不管太皇太后瞧没瞧出这点心思,只要她不高兴明家,那哪个姑娘都别想入宫。
夫人达到了目的,可这杀敌一百,自损八千的招数……
嬷嬷心里摇了摇头,还是太蠢了些。可惜她前几日回家休养,否则定会好好劝说夫人,办法多得是,何必出此下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