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也明白熙宁帝的意思,因此他一说,便点头答应了,“这事你不用操心了,哀家看那丫头年纪也不是很大,上头有还有几个兄长姐姐,一时半会也轮不到她。等忙过这一阵,再说也不迟。”
熙宁帝点点头,这种事情只能请祖母来办,不然,他哪里知道哪家具体有几位公子,人品学问如何,有没有订婚之类的。
说起这个,太皇太后有想起另一桩事。“你见了明家大公子,又肯答应他为妹子所请之事,想来是觉得这人还可用了?”
熙宁帝点点头:“有毅力苦读诗书,才干自然不差,更难得的是品行端正,且是个聪明人。”
最后这句话其实才是重点。朝堂上有勋贵、有寒门、有私底下眉来眼去的、也有谁也不搭理只凭自己心意行事的。人多了,想法就多了,这是人之常情,只要不耽误大事,熙宁帝可以当作看不见这些人的小心思。但不管怎么样,作为皇帝,他必须要有能完全掌握得住的臣子,他不能做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明家大公子见了自己,就知道该做什么,没说什么多余的话,只求为妹妹寻个稳妥人家罢了。熙宁帝见他如此,就难免想起虞咏怀,因此二话没说,直接答应了。
太皇太后原本因为之前的事,心里对此人还有些看法,即便知道他也是无辜的,但想着自己的孙女被无端牵连,就十分不愿再与他们一家有什么牵扯。但现在,事关重大,那什么私人恩怨都可以暂时放一边。
明家大公子得了熙宁帝的允诺,心里着实松了口气。有宫里太皇太后做主,妹妹的婚事,就不用担心夫人使绊子了。
入宫面圣,这是何等大事。就算明家家主自己,一年到头也差不多只有在宫宴上能见熙宁帝几面。想要被单独召见说几句话,那他这样的闲人可还是别做梦了。因此一听说人回来了,明家家主就赶忙派人叫了明大公子去书房。说不得,自家的机缘就在眼前了!
“陛下圣明,”明家家主对着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可对你说了什么要紧的事?”
明大公子能说什么,皇帝要他做一个忠于自己的臣子,让他多听对看多想,虽然表示了器重并暗示自己会给自己立功往上走的机会,但这些事也不能就这么大咧咧地说出来吧。更何况,父亲有私心,自己也不是真的圣人。
“陛下是看在姑母的份上,才跟儿子多说两句。儿子初入朝堂,许多事情也是一知半解,陛下勉励了几句,叫儿子踏实做事,跟着上官们多多学习罢了。”
“好好好!”明家家主已经很是满意了,明家唯一的优势就是陛下母家这层关系,只是又不比太皇太后的静安伯府,人家家大业大,小子们不说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但有那么三五个出息的,这荣耀就能延续下去。况且,陛下往常有事没事都想不起自家,那静安伯府可是隔三差五就要到宫中去说话的。
算了算了,别想了,好在如今自家儿子也有了出息,若是能常在陛下面前露脸,明家家主相信,凭自己这儿子的本事,日后的前程定是不可限量。
“为父之前就与你母亲商议过,你年纪也不小了,如今又授了官,日后定少不了与上官同僚们的人情往来,所以也是时候给你说一门亲事了。之前不说,一是怕耽误了你的学业,再来就是,有了官职,总能说上更好的姑娘,若是岳家得力,也是你日后的助力。”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大公子只道:“此事单凭父亲与母亲做主便是,只是儿子想来,出身门第也不是最要紧的,只要人能干懂事,品行眼界不差,能做一贤内助便好。”
明家家主闻言很是欣慰,自己儿子不是那种会被美色迷了眼的人,这就叫人放心不少。说不看重出身门第,这更是考虑到自己庶出身份,不叫他和夫人为难呢。毕竟老二是夫人生的,即便没有功名,这爵位也还是会传到他头上。若是日后老大媳妇比老二媳妇出身好太多,那这家里怕是就难得安宁了。
“你能这般想,为父便更加放心了。你的亲事,为父和你母亲自然会认真考虑,定为你择一良妇。”明家家主觉得自己也不能亏待了大儿子,必须得选个懂事能干,能让老大无后顾之忧的媳妇给他。
“你有了出息,自然也不要忘了你弟弟,他虽然没有你能干懂事,但一家人就该相互扶持。日后若有机会,你也记得好好提携提携你弟弟,手足之间,守望相助,才是最长久最可靠的。”
明大公子自然二话不说应下了,见他如此,明家家主也满意地点了点头,“好了,给你母亲请过安了,再去跟你姨娘说说话吧,你这么出息,咱们一家子都跟着高兴高兴。”
明夫人高兴得起来就怪了,端着脸跟明大公子走了遍请安的流程就将人打发了出去,实在不想看见他。
倒是王姨娘和明五姑娘,即便知道正七品的官在京城里算不得什么,也不清楚明大公子这个官职具体是做什么的,但两人真是高兴得泪都下来了。
“老天保佑!老天保佑!”王姨娘说着就要去给菩萨磕头上香,明五姑娘又催着要给一院子的丫鬟婆子发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