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北原伊织就起床出门了。
昨天去了池袋车站,今天打算去秋叶原。
他每天都会换一个地方,采集不同的写作素材。
因为群体不同。
池袋车站遇到的都是上班族,秋叶原则是二次元爱好者。
至于年龄的话,下至十岁左右的儿童,上至四五十岁的中年大叔都有。
二次元文化老少通吃,爱好者遍布各个年龄阶层。
北原伊织本人严格意义上来说也能算半个二次元文化爱好者,穿越前也喜欢追番看漫画。
昨天在芥川奖颁奖典礼现场,他和另外几个青年作家对纯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一番探讨。
大家各抒己见,对纯文学如今所处的尴尬境地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们说的都比较委婉,北原伊织比较直白,几乎是一针见血。
“现在,几乎所有读者都聚焦在社会事件上。每个社会事件的发生看起来都很偶然,但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它为什么会发生,却是这个大地孕育的结果,是必然的一个产物,作家应该将自己的身心扎在社会现实的土壤里,将笔尖扎在社会最为敏感的神经上,这样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脱离社会,脱离市场,脱离读者是不可取的,这样写出来的作品终究会沦为作家个人的自嗨与狂欢。”
北原伊织作在座谈会上说的这番话,让到场的作家同行们都陷入深思。
如今纯文学逐渐式微,问题显然不是出在读者身上,而是他们这些作品的创作者身上。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事实真相摆在这里。
他们被主流市场抛弃了。
他们的作品已经很难get到读者们想看的点,所以只能扑街。
北原伊织虽然是现在日本文坛风头无两的存在,但是毕竟他资历尚欠,有些话哪怕是真理,从他嘴里说出来也会有人不认可同时还会得罪一大批人。
但他还是说了。
因为他是真心希望纯文学可以活下去,迎来新的春天。
日本文学振兴会会长宫崎优贵和北原伊自曾经私下交流过,北原伊织更加直白的说出了现在纯文学式微的原因。
他认为各种噱头十足的社会事件抢走了纯文学,也就是所谓的严肃文学的最广大的读者,这些读者几乎是所有有阅读能力的能够使用网络的成年人。
而电子游戏抢走的却是成年人里面的年轻人。
现在的电子游戏早已不是单纯地抢滩登陆反复过关,而是有人物有情节的文学剧本呈现。
把游戏比喻成一部文学作品,那么玩家就是作品中的人物。
代入感极强。
也难怪玩家会爱不释手,氪金又爆肝。
这样的文学剧本情节紧张刺激、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而且会引着玩游戏的剧中人通过不断接受挫败的考验,实现人生辉煌。
而文本式的平面的严肃文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立体的全方位的精神需求。
从隔三差五就会出的社会事件,到随时反映社会万象的零碎帖子,从这样那样的新款游戏,到层出不穷的轻小说,这样的“泛文学”产生,到底还有多少目光被传统作家们的远离社会现实、民众关切,沉闷拘束、左顾右盼的小说诗歌散文吸引?
“说得客气一点,我们的传统作家基本上被文学小圈子外的社会抛弃了。”
北原伊织当时说的这句话让宫崎优贵眉头紧皱,陷入了深思。
这话虽然残酷,但的确是现实。
像以前,夏目漱石还是能被印在日元的纸币上面的,足以可见传统文学作家地位之高。
可现在呢?
除却像村上春树、山崎丰子少数的几位,其他绝大多数的,目前健在的传统文学作家的知名度都仅限于他们这个圈子里。
真正火出圈的还是少数。
当然,北原伊织也算是一个例外。
硬是靠颜值杀出一条血路。
这是不可复制的奇迹。
与此同时,北原伊织靠的又不仅仅是颜值,那些奔着他的颜值买了他的书的人,看完之后纷纷惊叹——原来传统文学也可以这么好看。
正因为如此,北原伊织被宫崎优贵视为传统文学复兴的希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已经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北原伊织写的传统文学作品,和以往的传统文学有相似点,又有独到的创新。
这让宫崎优贵眼前一亮,看到了传统文学绝处逢生的希望。
或许这个今年才十八岁的少年,真的可以成为传统文学的救世主。
不过北原伊织并没有当什么救世主的念头,拯救世界啊什么的,他都没有兴趣。
他本身就在这个圈子里面,只是希望自己能为这个圈子带来一些新气象。
作家一旦停止学习,就是慢性死亡,唯有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