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事?”。
荆钰躬身行礼,回道:“我族人世代如此,学生此来,也是为寻其解药的。”
张九龄点点头,若有所思道:“据我所知,你这属于白化症,世间无药可救。不过老夫不通医道,也只是浅浅一说罢了,你有什么打算?”
荆钰答道:“学生想进太医院,请右相举荐!”
“太医院?!”张九龄微感诧异,“你懂医吗?”荆钰沮丧地摇了摇头。
张九龄说道:“不懂医进不了太医院。不过你入朝为官,可以去太医院行走,过几天吏部选试,秘书省太史局有一缺额,叫作五官保章正,职责是根据天象来占定吉凶,需要有人辨阴阳,识八卦,不知你能否胜任?你懂易吗?”
荆钰回道:“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不知右相问的是哪一种?”
张九龄颇感惊讶,问道:“你还懂《连山易》和《归藏易》?”
荆钰答道:“学生精通《归藏易》。”
座下有人接道:“右相,他现在就有卷《归藏易》呢!”在场诸客一听,无不大感诧异。
张九龄激动地一把抱住荆钰,急道:“在哪里?在哪里?快让老夫看看!”
荆钰歉笑道:“书籍带着不便,我将它放在客栈了。”
张九龄一愣,叹道:“你真是心大,那么宝贵的东西,也不怕丢了!”
“宝贵?”荆钰奇道,“学生不知它何贵之有?”
张九龄又一愣,问道:“你当真不知?关于此书,天下传得沸沸扬扬,你怎会不知?”
原来他不知道荆钰来自桃源,那个村庄自秦朝起便与外界隔绝,消息闭塞,已经有八百年了,别说一本小小的《归藏易》,就是改朝换代这种惊天动地的大事,桃源人也鲜有耳闻。
张九龄又再三确认,才知荆钰是真不知道这本书背后的秘密,于是给他讲起了一段陈年旧事:
原来这《归藏易》是一本传说中的古易书,与《连山易》《周易》统称为《三易》,相传为黄帝所著,其以坤为首卦,故名为《归藏》。《周礼·春官》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说《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分别是三种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八个经卦重叠出的六十四个别卦组成的。
此书在先秦时期流布天下,后来秦始皇一统六国,焚书坑儒,使大量的古老典籍付之一炬,就此失传,汉朝建立之后,有人凭记忆又录出了几本,但与原来的《归藏易》相比,很多细节已经想不起来了。再往后几经战乱,尤其是五胡乱华,北方汉人被屠杀殆尽,余人衣冠南渡,逃命之时,不得不丢弃许多典籍,于是又造成一次文化断绝,到了唐朝,基本上就无人知道还有《归藏易》这本书了。
然而,在武德、贞观年间,世上忽然出现了一位奇人,名叫袁天罡,其手中竟然有一部《归藏易》的残卷。他凭此书,做出了很多惊天动地的预言,并且一一实现,迅速名动天下,渐渐成为举世皆知的星象家、预言家、风水大师和相术大师,被太宗皇帝委以国师重任,用来预测大唐的国运。袁天罡用《归藏易》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命运,直到徒弟李淳风推他的背提醒道:“天机不可再泄,就到此为止吧!”这才终于停手,因此这本古今第一预言奇书便得名为《tui背图》。
当时袁天罡被推醒后,正睛瞧了一会儿,忽然大叫道:“啊,我去也!”顿时就死了。李淳风大惊,急忙探其鼻息,确实已无生气,又叫来太医诊治,也无力回天。李淳风悲伤痛哭,和袁氏宗人一道将袁天罡装殓入棺,停尸七日,准备下葬,可谁知,到了出殡那天,袁天罡的棺木忽然异动起来,众人大惊,谁也不敢上前查看,过了好一会儿,棺盖被人从中顶开,那袁天罡竟又活了过来!
只听他说道:“我因作《tui背图》泄露天机,被上帝折去三十年阳寿,这七日便是去了冥府听训受罚。如今回归人间,是有一件未尽之事要处理。”说着命李淳风将《归藏易》与《tui背图》一并拿来,放在面前,接着说道:“天道循环,有兴有灭,《tui背图》预言太过准确,必为皇上所忌,有违自然,留之不详;《归藏易》乃推演、解读之不二法门,亦留之不详。上帝命我回来,就是要毁去这两本书的。尔等不要伤悲,切记我之遭遇,至此以后,万不可再去推演国运天道。”于是焚毁二书,又死去了,这次再也没有复生。
太宗皇帝闻讯,急命人前来抢夺二书,但为时已晚,便将李淳风拘禁起来,要他再重新推演一次《tui背图》,李淳风说没有《归藏易》,无法推演,于是太宗皇帝命人到处搜求《归藏易》,可他怎知,这世上最后一本《归藏易》已经被袁天罡毁了,彻底失传。太宗皇帝究竟不能死心,颁布圣旨说道,天下凡有以《归藏易》进献者,封千户侯,授国师之职。
荆钰的先祖们在秦朝建立之前就已经隐居桃源,他们携带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