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这一子,谈吐不俗,广见洽闻,才兼文雅,仪表姿容完美无暇,即便是鸾翔凤集的汴京,放眼望去,再也找不出一个能与这人匹敌的对手。
他侧首不易察觉地瞟了眼女儿,后者从方才就一直沉默不语,无言地跟在几人后面,看不出心情。
“天色不早,今日正好是素娥生辰,寒舍设了薄酒和小菜,谢小友初来乍到,不如进府一起吃个便饭。”韩玮元邀道。
闻言,谢景淞浅浅一笑,霎时展颜的清绝面容令头顶灯火黯淡失色,他目光划过韩素娥,眸中有星光流动。
“既然大将军相邀,那晚辈便恭敬不如从命。”
一行人进府。
嘉敏早早地候在门前,见丈夫和两个孩子回来,笑意便扬了起来,只是待看见第四个人时,不免稍愣。
“夫君,这位是?”
韩玮元咳了一声,又将谢景淞的身份和来意介绍一番,语毕,背着身后几人,朝妻子递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谢景淞不卑不亢地上前,同长公主见了礼,从容不迫。
“呃……”嘉敏一时没缓过神来,看到丈夫脸上有些揶揄的笑和儿子挤眉弄眼的作态,才反应过来,飞速瞪了一眼,后挂起一抹客气的笑,好奇又探究地看着来人。
“谢公子,欢迎来府上。”
几人鱼贯步入正厅。
素娥落在后面,慢腾腾跟了上去。
虽是韩素娥生辰,但前厅布置的同往常一样,只不过四个角落的珐琅瓶里插了几株新折的梅花,混着冰雪的清香,幽幽散开在屋内。
屋子里燃了炭火,热意融融,饭菜飘香,因为一家人时常一同用膳,所以未设分席,也不让仆从随侍,一家共用一张方桌,原本是四把椅子,来了客人,嘉敏便令人添了椅子,几人落座,不知是巧合还是怎么,谢景淞恰好坐在了素娥对首。
眼看他在对面,韩素娥轻轻瞟了眼父母,见二人没有异色,便偷偷松了口气。
方才在路上,韩玮元已经多方考校罢,待到了席间,嘉敏又开始不着痕迹地问了谢景淞许多话,什么年岁几何,府上人丁,家人性情,甚至还问了房中是惯常使唤小厮还是婢女,隐晦中带着明晃晃的衡量。
听得素娥是如坐针毡,一顿饭不食滋味。她不是傻子,自然明白母亲此举何意,只不过问谢景淞使唤下人一事,简直就是在□□裸地问他有无通房,意图之明显,令素娥尴尬到想原地遁走。
好在谢景淞脾气好极了,至少表面上是这样,面对嘉敏的接连垂询,温声作答,不疾不徐,毫无不耐之色。
好不容易等嘉敏问完,素娥堪堪松了口气,她想盛些汤,便伸手拿起空碗和汤勺,因为那盅鸽子汤离得远,她便微微伸长了胳膊,将汤碗靠近了炖盅,准备舀汤。
没成想,刚靠近一点,对面的人自然而然地将碗接了过去,持起汤勺盛好一碗,递了过去。
一切发生得很快,素娥愣愣伸手去接,又听他低低道了句“小心烫”,然后避开她的手,将汤碗端在她面前。
几人看他做这些,就好像以前做过许多次一样自然,那碗盛好的鸽子汤,撇去了浮油,避开了百合,又特地多盛了山药。这是家里人才知道的,素娥的喜好。
嘉敏清清咳了一声,“素娥,还不快道谢。”
韩素娥经提醒,反应过来,忙低低说了声“多谢”。
“举手之劳。”谢景淞很有风度地回。
韩沐言欲言又止,连他自己有时候都不一定能记全妹妹的口味。
几人神情各异,偏偏谢景淞本人,面色镇定自然,仿佛真的只是举手之劳罢了。
素娥捏着筷箸的手指都软了,心跳砰砰地,以前和他在一起时,只觉得他做这些事很平常,可如今当着父母的面,她有种干了坏事被抓包的紧张感。
好在韩玮元很快开口岔开了话题,这个插曲很快便没人在意。
晚膳结束后,嘉敏令人撤了桌上,又上了茶点。
喝完茶,天色已经不早,谢景淞便提出告辞。
送客至门口,嘉敏看了眼女儿,想了想,开口道:“谢公子初来平阳,可能对周遭不熟,阿言,你去送送谢公子。”
闻言,谢景淞刚要婉拒,就听另一道女声:“母亲,我也一起吧,晚膳用的多了些,我想走走。”
于是他顿住,没有开口。
嘉敏似笑非笑看了眼韩素娥,允了。
三个人走在晚间的街巷。
平阳冬夜寒冷,太阳落山后百姓便早早闭门驱寒,少有在街上的,所以一路上十分安静,只能偶尔听见从两侧灯火人家传出来的隐约声音。
谢景淞此次前来,军中自然替他安排了住所,就在离韩府步程不远的地方,没一会儿便到了。
眼见人送到,韩沐言咳了一声,看了眼妹妹,有些纠结要不要让他俩说会儿话,毕竟一整个晚上,也没见他二人说上几句话。
他借口还未想好,便听谢景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