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田间问计(第2页)
柳青又打来电话,叮嘱道:“0047号会员,你千万要记住一点,这视频你压根儿就不知道,除了俱乐部和你知道真相以为,任何人都不能说!宣传部门应该马上会启动调查,俱乐部会帮你摆平。”
“什么叫帮我摆平?说得视频是我发的一般。”吴一品气不打一处来,抱怨道。
“你不要忘了,你是授权了的。”柳青还是这么没心没肺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这视频到了市、区领导那里,炒作的目的就达到了,你基本上就安全了。”
到了这步田地,吴一品也只能是选择相信咸鱼俱乐部了。
郭小玲打来电话,温柔地说:“一品,你还好吗?我看到视频了,也听到了一些议论。你不要有压力,这视频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任何不合适的场景,也没人任何不妥的措辞。热度过了,大家就忘记了,对你不会有影响的。”
“小玲姐,宣传部门已经启动调查了,管他的,又不是没接受过调查!小玲姐不用担心!”吴一品装作很平淡,安慰着郭小玲。
郭小玲继续关切地问:“你现在在哪里?我想见你!”
“我在楠木村啊,这几天正忙着入户走访呢,我想揪住春节的尾巴,跟村儿里在外打拼的人交流交流,认真谋划一下未来的发展问题。等这阵子过了,我一定多花时间陪你。”吴一品若无其事地说。
郭小玲哽咽道:“一品,你真以为小玲姐傻啊?你是怕这段时间自己是非多,跟我接触太多,牵连到我!跟小玲姐,真不用这样的,有什么事情,我们都一起扛,就像当初你对我一样!”
“反正这段时间我们不要见面,你安心照顾好果果,我这人命硬,不会有事的!”吴一品坚定地说。
郭小玲答应着,又叮嘱一番要如何如何注意保护自己,只字未问网络视频的来历,也毫无责备之意。
和郭小玲通过电话,吴一品觉得心情又放松了很多。仔细想想,这又算什么?没有涉及到本人和至亲至爱的身体健康,那就都不是事。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浮云。
今天正好遇到一户人家请了很多工,在挖鱼塘,他脱了外套,捆在腰间,撸起袖子,卷起裤脚,加入了劳作的队伍。
因为是将稻田开挖为鱼塘,泥水很多,大家都成了泥腿子,衣服上也有少许沾染。不过,在农村人看来,泥土一点儿也不脏,洗一洗就了无痕迹了。
挖鱼塘这家名叫李安华,此人三十四五的样子,在沿海打拼多年,从事海鲜生意,混得还算凑合,买了小轿车,存款也有十几万。
他想到父母年龄渐渐大了,再精耕细作种水稻,身体吃不消,动员父母把三亩稻田改为鱼塘,他计划投资鱼苗费用两万块。
李安华也还接地气,自己也在稻田里卖力地挖着,吴一品和他聊了起来。
到底是在外面跑江湖的,李安华言谈举止中,都透着准确的洞察力。在他看来,这个鱼塘,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给父母的一个幌子,根本就没指望会有回报。
如果往后交通条件改善了,这鱼塘的价值就不一样了,支几个帐篷接待钓鱼的人,钓上来的鱼论斤卖,配套开农家乐之类的,那就增值了。
吴一品旁敲侧击问他:“在外面难免会有累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回家乡发展呢?”
“短期内自然是不可能回家乡的,你也看到了,咱楠木村有什么?回来当然没有出路的,趁现在还年轻,在外面闯荡闯荡,一年存个五万八万的,心里才踏实。”李安华显得很坦诚,“当然,迟早还是要回来的,父母还在老家,根就在老家,而且年纪大了在外面闯不动了,不回来也没办法。”
吴一品不好意思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他是看中了李安华这个人的踏实肯干,动了发动他留在家乡发展的心思。别人在外面闯荡这么多年,有了点积蓄,你动员别人留在家里,暂时又没有好的出路,让别人坐吃山空,好意思吗?
见吴一品沉思着,有些走神,李安华疑惑地问:“小吴同志,你是不是有事情要说?”
“你在外面见多识广,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吴一品一本正经道。
李安华瞪大了眼睛:“小吴同志,你开什么玩笑,你是大学生,我初中勉强混毕业,你向我请教问题?”
“华哥,我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也是一身的泥味儿,但人生的主要经历就是在学校读书,出了社会又到机关里上班,视野其实是很狭窄的。特别是对外面精彩的世界,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我对咱们楠木村未来的发展,有一些个人的想法,我也不晓得切不切合实际。你在外面打拼十几二十年,见多识广,我想请你帮我分析分析。”吴一品说着,讲起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李安华听得很认真,还不时就细节问题与吴一品探讨。
李安华这个人,对于那些宏观一点的计划,都不感兴趣,而且觉得定位太高实现不了,尤其是对链接石月城,打造后花园的设想不以为然,而且毫不掩饰自己的不屑。
在他的意识里,楠木村的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