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就是,比照南河村的模式,建一批漂亮房子,开一批农家乐。而他自己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其中一家农家乐的老板。
吴一品尝试着打开他的思路,说楠木村要发现农家乐,必须打通与石月城的快速通道,不然跟南河村同质化,根本就没有竞争力。
一方面,南河村离芭蕉集镇才三四公里,而楠木村有十几公里,距离远了点,客人不会舍近求远。另一方面,南河村发展农家乐在前,已经有六七年的基础,楠木村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吴一品和李安华说话都很直,时常还夹杂着年轻人之间的相互打击。李安华说吴一品是咸吃萝卜操淡心,吴一品则说李安华浑身是鱼腥味儿。
二人一边劳作,一边探讨一番,一些街坊邻居也时而搭话。从大家的言辞中,吴一品发现一个特征,大家都觉得打通与石月城的快速通道,是不切实际的。
须臾,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大家都回李安华家吃饭、休息,吴一品想抓紧时间继续走访,谢绝了李安华的邀请,还开玩笑说聊得不愉快,没心思在他家吃饭,继续前行。
又走了四五户,到下午两点多,不知不觉中,居然走到了马道成的家里。
瓦屋顶飘着青烟,马道成的父母将所有的房门都敞开,吊脚楼的木栏杆上,晾着一排被子、衣物,马道成的父亲马玉峰拿个竹篙,正拍打着棉被,抖落的灰尘,在阳光下欢快地跳着舞。
马道成和老婆在院子里逗孩子,不时拍照,留下孩子快乐而美好的瞬间。
吴一品闻到了一股猪油的香味儿,想来马家是在准备午饭了。这油香味儿,让吴一品感觉口水都要流出来,肚子开始打鼓,可以说是秒饿。
马道成热情邀请他进屋坐,并挽留他吃饭,他也没有推辞,想着正好借吃饭的时候,跟马道成好好聊聊,听听他的高见。
对于吴一品的愿景,马道成觉得很振奋,同时也毫不避讳地露出了忧虑之色,“吴主任,如果你的这个计划付诸实施,那南河村那边,恐怕会渐渐萧条下去。所以,说老实话,我还真不希望你的计划成功。”
“以马总的格局,当然不会真这么想了。地域条件是先天的,但资本和人都是流动的,马总就真没想过回楠木村发展?”吴一品顺势试探道,“平心而论,楠木村的地理位置优于南河村,以你的经营能力,在楠木村一定大有用武之地。如果你杀回楠木村,那咱们村的发展就有了盼头!”
马道成心知吴一品抓发展心切,坦言道:“吴主任给我的压力比较大,我现在在南河村比较稳定,那块地相当于可以浇浇水、除除草,就可以坐享收成。而楠木村这边还是荒山野岭,我还得来开荒,这对于我们这种小本经营的来说,确实是望而却步。”
吴一品也不心急,继续动员道:“你此前也说过,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了,叔叔阿姨肯定是要回楠木村的。现在楠木村的状况,你也看到了,跟南河村就隔了一道岭,却一个是盛夏般的生机盎然,一个是严冬般的肃杀。你在南河村做贡献,就压根儿没想过,要把楠木村的父老乡亲们拉一把?”
“吴主任太看得起我了,我哪有那个能力哦?”马道成谦虚地说。当然,他也并不完全是出于谦虚,对于楠木村的发展,他还真没思考过,毕竟南河才是他的根据地。
吴一品有些激动地说:“实不相瞒,我就看好你,你是楠木村的人,父母又要回楠木,你的根在这里。我的设想,现在都还是空中楼阁,等作品完善了,我一定还会专程来拜访你的!我就认准你了!”
二人一边吃饭,又一边玩笑了一番。马玉峰夫妇,倒不赞成马道成杀回楠木村,在他们看来,楠木村的基础太差,村支两委也不得力,老百姓的眼界也比较浅,回来发展是吃力不讨好。
按照他们二老的想法,他们回来养老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子儿媳就安心留在南河村做生意,人手紧张时二老也可以随时去搭把手。
吴一品并不气馁,他是真的认定了马道成,因为他早就听李林说过,马道成的老婆是南城的,也是商人家庭,背后肯定有广阔的资源。
如果真要招商引资,马道成可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桥梁纽带。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玉米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