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有那么一群超然的理想主义者。
他们讲求兼爱非攻,他们期待天下大同
他们言行一如君子,他们衣着粗如百姓
他们视财色如粪土,他们视贱鄙如己出
他们上马能破千军,他们动手能制巧器
虽然更多的时候,他们的故事只是作为坊间传说为人颂唱。
不过真当他们来到面前,赵姬还是能很清楚的辨别出来:
眼前这人,就是墨者。
虽然他自称木匠。
但赵姬知道,墨家的巨子,墨子也常以木匠自居。
因此他这么说,反而更坐实了他的身份!
更何况他还在女儿面前自称仙人,代替鬼神行赏善罚恶之事。
这也是墨家的标配——
行事以天志明鬼规之。
这群人,有才华、有能力、有理想、有风度。
要不是因为“非攻”的思想,不受君王们待见。
他们早在百家争鸣之中脱颖而出了!
现在有这样一位墨者偶然来到自己面前。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赵姬如此思索着,心思开始活络起来。
而跟她同样心思活络的,自然是刚刚吃过晚饭的王同学。
虽然王同学百分之八十的念头,都是吃货帝国公民的核心思想:
(这鱼肉不咋地。)
(不过,山西的小米,果然是好吃的。)
然而也还有那百分之二十的念头,是在思考正事
(我该以什么理由,留下来继续跟嬴政接触?)
“敢问恩公,可有落榻之处?”
“尚无。”
“如此,可否请恩公落脚敝舍,并且教导弱子些许木匠之义?”
“……,可。”
在王同学考虑怎么开口之际,美妇人就已经率先开了口。
而她所说的事,正是王同学犯难的事!
虽然他不明白,为什么赵姬会突然说这个。
不过眼下完成主线任务才是最主要的。
因此只迟疑了一下,便点头应下。
而看见王同学的迟疑,赵姬就知道:
自己赌对了!
她在见到王同学的瞬间,便从他的目光读出来了一个信息:
这个男人认出了她的身份
——秦人在赵国的质姬。
利用这个信息,加上之后获得的“这人是墨者”的信息,她就有了套互利共赢的思路:
让赵政去跟随墨者学习。
墨者虽视金钱美色如粪土,却视大义如美玉!
因此,要报答墨者的救命之恩。
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替墨家传播他们的大义。
在墨家被君王们集体排挤的当下,墨家的大义并不容易传播。
因此,如果能让一位未来可能成长为君王的孩子去学习墨家的大义,想必墨者一定会欣然接受。
当然,这套对话能成立,其先决条件,就是:
眼前的墨者,要认出她们是秦人的质子。
而她赵姬,也要能认出眼前的人是墨者。
简单来说,就是:
我知道你知道
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
这场交易,墨者传播了自己的义,自然是赚。
而赵姬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了墨家珍贵的知识,亦是不亏。
在经过超过一百层的心机博弈后。
赵姬最终以一百零一比一百的微弱优势,取得了小胜。
而还站在第一层的王同学。
则是觉得自己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
简直血赚!
原本这场博弈,应该是没有输家。
不过由于某个孩子思维还停留在第零层。
因此在最后,当王同学离席如厕之后。
赵政发出了不满的声音:
“赵夫人你什么意思?让我去学贱鄙之艺?”
赵政所在的质子社交圈,攀比现象极其严重。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四书、五经、六艺。
他去跟粗褐贱民学个木工,这肯定要遭人耻笑。
而赵姬也不好去点破这位墨者的身份。
因此只能是说:“这位先生有大才!跟着他学不丢人!”
对于赵姬回答,他则嗤之以鼻。
毕竟就他看来,王同学是连正坐都不会,只会箕坐的粗人。
在这个贵族垄断知识的年代,粗人永远不会有大才。
当然
作为一个贵族,最基本的礼仪他还是有的。
因此,当王同学一脸生无可恋的从厕所归来后。
他就闭上了嘴,没有继续跟自己的母亲抱怨客人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