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真的不行了!”
当撤离的队伍穿过魏国,进入韩国之后,明显感觉两国差异的众人,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不过这也只是想法。
实际上眼下的韩国还是有些战力。只是为了对抗强秦,韩国把强兵悍将都调至边防,因此国中空虚,让人看光了裤底。
真要攻打韩国,一旁的魏、楚势必不会袖手旁观。
这也是为什么,韩国如此弱小,又守着一块膏腴之地,却还迟迟没有灭亡的原因。
当然,一直抱着守旧的国策,不思变通,这就注定了韩国将一步步走向衰亡。
这一点,从韩国内部纷乱的治安,就能看出些端倪。
在队伍横穿整个韩国的路途上,不止一次遇上过恶性的治安事件。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在路边遇上了一支被截杀的奴隶商队。
从遗留的残骸来看,被截杀的商队跟救援队规模相当。换言之,在那附近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盗贼团。
这种状况,在秦国境内几乎不可能发生。
因为严苛的秦律,其最针对的对象,便是谋反者和群盗。群盗,指的是五人以上的犯罪集团。
秦律有规定,击杀群盗成员,记军功斩首一级,赏五金。若能生擒,则奖励翻倍!
这种奖励,不可谓不丰厚!
因此在秦国境内,盗贼团几乎就是会移动的功勋。任何军官得了消息,都会兴高采烈的带着兵马前去围剿。所以在秦国之内,几乎见不到成规模的盗贼团。
而在秦国之外,并没有如此丰厚的缉盗奖励。
因此官兵和百姓,都对缉盗不甚上心,这便有了盗贼团的生长空间。
“那盗贼团,应该没有不开眼到想来惹我们吧?”
从腾屯长那听说了附近可能有盗贼团的事后,王同学也提起了一些警惕之心。
而他之所以会说这话,是因为腾屯长带的这支队伍,虽然伪装成了商队,但是还是有很重的军旅气息。但凡是有点眼力劲的盗贼,都不会跟这种看着就很硬的商队发生碰撞。
人们落草为寇,只为在乱世中求活命。
欺软怕硬,才应该是他们的本来面貌。
“恐怕不一定。”
在王小伟询问了之后,腾屯长便给出了否定的答复。
他指了指被袭击的奴隶车队,然后道:“这车队的护卫都是被弩箭所杀,所以袭击商队的贼寇,恐怕不是一般群盗。”
弓弩这东西,在战国时期是很标准的大杀器。
任何思想正常的国家,都对弓弩进行了严格的管控。
在本就是制弩大国的韩国,突然出现了一支装备了弓弩的盗贼团,这就很令人狐疑。
而更让腾感到警惕的是:“先生,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我们一路走来,看见的被袭击的商队,全都不是韩国本地的商队。”
腾把话说到这,其指向性已经非常明显。
王同学,也是立刻心领神会。
毕竟就算是2020年,依旧有某西方大国在海上搞私掠。这公元前,有未开化文明的国家,在本土掠夺他国商队,这当然合理。
之后王同学一直在思索,如果是韩国人的私掠队,他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袭击他们这支武装度极高的商队?
然后他并没有等到私掠队的袭击,反而是在路边,遇上了一个求援的秦人。
卫兵验证了那位秦人的验传(相当于身份证),确定这是真正的秦人,便将他带到了腾那边问话。
腾通过简单的交流,便问清楚了那人的身份。
他是先前运奴商队的一员,因为商队遭劫,所以独自逃了。这会在通往秦国的道路上等着,就是希望有路过归国的商队载他一程。
问及先前商队的情报,那人交代,他们是专门从吴越购买吴奴,然后运回国种地的商队。
这次,他们接了个大单,从越国王室弄到了一个“上等货”。然而没料到,在即将归国之际,遭了劫匪。
“腾将军觉得,此人如何?”
从腾屯长那了解了情况后,小王便隐约觉得,这人不太老实。
接着腾便回答道:“这人是个精明的商人,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所以他说的虽然都是实话,但是没说的,才是关乎到我们存亡的关键。”
腾说完后,便朝卫兵招手,卫兵就将那名秦人给五花大绑捆了过来。
到这种时候,那秦人才反应过来,惊慌道:“你们是军队,你们不是商队!”
“是的,”腾将军点头,然后道:“不过作为守法秦国商人,在遇上军队后,为何要表现的如此慌张?”
“你难道不该因为安全得到了保障,更加高兴吗?”
“我……”那商人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辩解自己的情绪。
接着在外线望风的哨兵,便发出警告:“敌袭!!!”
“是!劲!弩